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0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无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制备添加0.002%(质量分数)铈和不添加铈的两种实验钢。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再结晶组织并采用imagetool统计了再结晶晶粒尺寸,采用XRD分析了试样的再结晶织构。结果表明,铈阻碍了无取向硅钢的再结晶过程。铈的加入使无取向硅钢的最终晶粒尺寸增大,不加铈的试样平均晶粒尺寸为13.74μm,而加铈的试样为18.38μm。加入铈后无取向硅钢退火再结晶织构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密度水平下降,{111}再结晶织构组分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32.
采用EBSD分析方法,对CSP试验钢冷轧板退火过程中组织转变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钢的再结晶过程属定向形核,冷轧基体织构主要是成条状的{111}<110>、{111}<112>和{001}<110>取向。新的再结晶晶粒主要是{111}<112>和{111}<110>取向,且两种取向相互生成。在再结晶温度区间有利于形成{111}<110>和{111}<112>取向,在晶粒长大阶段会生成大量的对深冲性能无明显影响的{112}<110>取向转变。因此,控制再结晶温度区间内形成的{111}取向稳定存在而不发生转变,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33.
蚀坑法研究冷轧及退火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原钢铁公司经酸洗后的热轧低硅板卷为实验材料,采用蚀坑法研究了一定退火工艺及不同冷轧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变形量及退火工艺是影响织构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可逆轧制方法(冷轧总变形量控制在70%左右,分8道次完成,并且平均分配各道次压下率)和890 ℃加热,保温4 min,然后水冷,可以获得较高的{100}面系织构组分占有率的无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34.
采用浇铸铜网法实验模拟了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端部质点的流动规律,建立了用以描述轧件端部金属质点流动的数学模型,为预测轧件端部切损提供了理论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喷射沉积Mg-9Al-3Zn-1Mn-6Ca-2N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研究变形温度330℃、应变速率1 s-1,道次间隔时间分别为5 s和30 s时双道次热压缩后力学行为,并进行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双道次热模拟压缩后合金中形成Ca2Mg6Zn3稳定相;伴随着再结晶的发生,亚稳相Mg0.97Zn0.03重溶与Ca2Mg6Zn3析出之间的动态组织演变是影响镁合金热压缩过程塑性失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对喷射沉积Mg-9Al-3Zn-1Mn-6Ca-2Nd镁合金在0.1,0.2,0.3三种变形程度下进行热轧,研究织构类型、织构强度对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过程中(0002)基面滑移仍是该合金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而锥面(1012),(1011),(1013)孪生是次要因素;喷射沉积镁合金在ε=0.3时显微硬度达到最高(98.6 HV),强烈的(0002)基面织构与细小第二相粒子是导致其硬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在实验室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稀土对D36船板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成分对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D影响较明显,稀土量达100×10-6与稀土量达60×10-6的试样其临界应变均高于未加稀土的试样,且当变形温度达到910℃以下随着稀土量的增加不再发生再结晶,即加入稀土推迟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随着稀土加入量的增加推迟作用也越明显;双道次高温轧制时稀土对静态再结晶软化率的影响要比低温轧制明显,与未加稀土的试样相比,适量加入100×10-6稀土其变形抗力会有一定的提高,道次间隙时间内再结晶容易发生,而稀土含量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8.
在实验室利用箱式炉对冷轧高强IF钢薄板进行罩式退火试验,使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罩式退火过程中稀土镧对再结晶组织和织构转变的影响。并结合拉伸试验研究镧在不同保温时间下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在罩式退火中强烈推迟再结晶,再结晶过程晶粒细化;并且对于γ类型织构的均匀性起到阻碍作用;稀土镧对抗拉强度的增大有促进作用,但使得伸长率减小。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FeCo基软磁材料的种类和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添加合金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NiAl-32V伪二元亚共晶合金,研究该合金在高温热处理后不同抽拉速率稳态区组织形貌,并分析其热稳定性及组织形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合金初生相组织在900℃(5~100h)组织热稳定性良好;NiAl相共晶层片均有粗化与球化现象,且热处理时间越久,粗化程度越大,球化现象越明显。不同温度(900℃、1000℃、1100℃)5h高温热处理后该合金初生相面积占比也略有变化,所有试样(抽拉速率V=6~150μm/s)NiAl共晶层片均有粗化与球化现象;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粗化和球化现象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