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10篇 |
化学工业 | 24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8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25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观察QNL重复灌胃给药对大鼠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QNL 1.25,2.5,5.0 g/(kg.d)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3周,每周给药6 d,停药恢复2周,并于给药13周及停药2周,做常规毒理学观察和指标检测。结果 (1)QNL低剂量组,所有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2)QNL中、高剂量组药后3-10 min,动物出现活动增加、抓鼻,0.5-1 h基本恢复;给药期间体重增长缓慢,但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13周,QNL高剂量组,血液学指标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生物学意义;血液生化指标中肌酸磷酸激酶CK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结束各项指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QNL高剂量组,给药13周心脏发生病理改变,2只动物出现心肌炎;QNL高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各有1只动物肺充血,属个体偶发,与受试药物无关,其余动物主要器官、组织未见与药物明显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恢复期结束,各组动物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QNL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主要的中毒靶器官可能为心脏,无毒反应剂量为1.25 g/(kg.d)(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39倍)。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提高天然染料对棉纤维的染色固色性能,以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为交联剂应用于天然染料指甲醌对棉织物的交联染色。采用FTIR、SEM和XRD分析了染色前后棉织物的表面形态及结构,探讨了酯交联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元羧酸复配交联染色机理。结果表明,染色前后棉织物表面差别不大,各纤维间不粘连;直接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变化不明显,仅有少量染料附着,而交联染色后的棉纤维表面负载较多的染料导致其粗糙度增加,酯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纤维的非晶态区。与直接染色棉织物相比,交联染色棉织物的染色深度(K/S)和上染率分别提高了88%和38%;染品的绿光、黄光增加,颜色饱和度提高;摩擦色牢度提高了1~2级;耐洗色牢度提高了1~2级;交联染色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A)提高了约60%,UPF值达到了50+,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24.
在温度343.15~383.15 K、压力14~22 MPa条件下,采用动态法测定分散紫27、分散蓝72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采用Chrastil半经验模型和AdMST半经验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探讨影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分散紫27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2.69×10-6~7.35×10-6 mol/mol,压力越高,CO2密度越大,分散紫27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越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分散紫27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分散蓝72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7.17×10-6~13.38×10-6 mol/mol,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25.
为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染色的工业化应用,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压超临界流体实验装置,在温度为353.15~393.15 K、压力为16~24 MPa条件下,利用动态法测量了分散红11(1,4-二氨基-2-甲氧基蒽醌)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并采用Chrastil经验模型和MST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探讨影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压力越高,二氧化碳密度越大,分散红11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越高;随温度升高,分散红11的溶解度先增加后降低;分散红11的最优溶解度工艺条件为温度383.15 K,压力24 MPa;Chrastil经验模型关联水平在0.90以上,MST方程关联水平为0.55,Chrastil经验模型关联结果优于MST方程。 相似文献
26.
为进一步促进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的产业化推广,针对染色系统的能耗问题,采用有效能分析法对系统耗能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建立了系统各单元有效能平衡方程,采用PR方程计算CO2未知参数,采用余函数法计算系统有效能损失,重点分析了染色温度对加热/染色单元和节流压力对制冷单元有效能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热/染色单元与制冷单元有效能损失量总和占系统输入有效能的60%以上,是系统节能改进的关键单元。染色温度由353.15 K升至393.15 K,加热/染色单元有效能效率由7.1%提高到16.0%;节流压力由6 MPa降至4 MPa,制冷单元有效能效率由19.6%提高至26.1%。分析认为,适当提高染色温度,降低节流压力,可以提高染色系统的有效能效率。 相似文献
27.
针对羊毛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无水工程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纤维强力损伤的问题,利用活性分散大红G进行了羊毛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系统研究了不同染色温度、压强、时间对羊毛纤维的力学性能演变行为的影响,并对染色前后的纤维表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过程中,羊毛纤维的染色K/S值随染色温度、压强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纤维短绒率随着染色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则随着染色温度、压强、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染色后羊毛纤维的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过程;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筒纱染色釜,进行了涤纶筒纱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1 000 L复式超临界CO_2流体无水染色装备,可获得较高染色深度的筒纱,且染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匀染性;此外,染色涤纶筒纱的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4~5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6级以上,满足了工程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玉米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玉米生料发酵生产燃料酒精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生料发酵工艺最佳条件:酵母0.3%,糖化酶200 U/g,纤维素酶0.15%,料水比1:2.5,搅拌为140 r/min,发酵温度29℃.在此条件下,进行10L发酵罐试验,发酵时间120 h左右,最终淀粉利用率为93%左右.考虑到综合技术与经济效益,最终的最佳条件确定为:酵母0.2%,糖化酶250 U/g,纤维素酶0.1%,料水比1:2.5,搅拌为140 r/min,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为85 h~95 h. 相似文献
30.
在气相烷基化法合成邻甲酚、2,6.二甲酚、2,3,6-三甲酚实验中,为了涸定原料及产物中各类酚的含量,开发了一种用毛细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甲基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探讨了毛细管色谱柱对甲基酚类化合物异构体的分离能力,研究了甲基酚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毛细柱上的出蜂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