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2篇 |
金属工艺 | 16篇 |
机械仪表 | 74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本文使用SiC砂轮和金刚石砂轮对颗粒尺寸大、体积分数高的SiCp/Al复合材料进行了平面磨削实验,研究了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对磨削力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已加工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iC砂轮加工时,磨削力随磨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工件进给速度较低时,磨削力随工件进给速度增加而减小,当工件进给速度超过12... 相似文献
42.
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比研究了SiCp/Al复合材料薄壁件和厚壁工件的钻孔过程及切削力的变化特点,提出了薄壁钻孔的3个特征阶段;同时,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对薄壁件的钻削力及最大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或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刀具进给量(或切削速度)的增加,轴向力和钻削扭矩大体呈线性增加趋势;切削速度对薄壁钻孔变形影响不大,进给量对薄壁钻孔变形的影响较切削速度显著,薄壁件的最大变形量随进给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3.
在切削速度v=100~300m/min、每齿进给量fz=0.01~0.1mm/z、轴向切削深度ap=1~3mm条件下,对30CrNi2MoVA高强钢进行了高效铣削试验,研究了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变化影响不大,随切削速度的增加径向力略有增加,切向力略有减小;轴向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变化影响较大,径向力和切向力均随轴向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大,且增幅较大;轴向力随切削用量的变化较小,且在不同切削用量下轴向力相差不大.在试验切削用量范围内,总体表现为径向力>切向力>轴向力. 相似文献
44.
在顺铣和逆铣两种条件下,为了对比研究金刚石粒度为32μm的PCD单齿立铣刀高速铣削光学级SiCp/Al复合材料时铣削力变化特性,针对铣削方式和铣削用量对铣削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铣削力的经验公式。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案进行高速铣削实验,使用旋转测力仪采集各铣削力信号,研究了顺铣和逆铣两种条件下铣削用量对铣削力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切向力Ft 、径向力Fr 、轴向力Fz 和总铣削力F total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铣削力的经验公式回归显著性较高,且模型平均误差在10%之内。两种铣削条件下对各铣削力影响水平最高的是轴向切削深度,其次是每齿进给量和切削速度。顺铣时Ft ,Fr 和总铣削力F total均高于逆铣,而Fz 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5.
履带板疲劳破坏是履带式装甲车辆在实际工况下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本文建立履带式装甲车辆行走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已构建的履带板进行力学分析,并基于建立的不同等级路面模型,获得多种工况下的履带板随机载荷历程,得出履带板关键部位应力与载荷的关系,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获得关键部位随机载荷谱.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相似文献
46.
47.
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及其切削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燃焰法进行了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沉积实验,研究了刀具基体材料对金刚石薄膜形成的影响,通过对SiC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切削实验,研究了以金属W为基体的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48.
应用ABAQUS软件仿真研究钻削过程对高体分小颗粒SiC_p/Al复合材料薄壁板固有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削过程中内孔的结构变化对试件固有频率和振型影响不大,钻孔前和钻孔后试件前5阶的固有频率均随厚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在钻孔直径较小时,钻孔直径对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当钻孔直径超过试件边长的1/3时,第1阶固有频率随钻孔直径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余4阶固有频率在钻孔直径大于试件边长的1/2后,随钻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当钻孔直径小于30mm时,试件第1阶固有振型为整体振动,钻孔直径达40mm后,第1阶振型呈弧形局部振动,试件2~5阶为局部振动,且在钻孔直径大于一定值后,振型向局部弧形振动变化。试件厚度对固有振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