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5篇
武器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油茶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0℃条件下提取2h,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7%。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和纯度的提高,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油茶叶粗黄酮、精制黄酮、芦丁和BHT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BHT〉油茶叶精制黄酮〉芦丁≈油茶叶粗黄酮。  相似文献   
12.
N-氰乙基对甲苯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对甲苯胺与丙烯腈反应合成N-氰乙基对甲苯胺.研究了反应体系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氰乙基对甲苯胺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n(对甲苯胺):n(丙烯腈)=1.2:1,催化剂用量为对甲苯胺的10%,反应温度为68℃~70℃,反应时间为24小时,目标产物的产率高达89.4%,纯度高于94%.  相似文献   
13.
14.
评述了国内外新型无机抗菌剂最新的发展动态 ,并指出了它们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对甲苯胺与丙烯腈反应合成N-氰乙基对甲苯胺。研究了反应体系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N-氰乙基对甲苯胺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n(对甲苯胺):n(丙烯腈)=1.2:1,催化剂用量为对甲苯胺的10%,反应温度为68℃-70℃,反应时间为24小时,目标产物的产率高达89.4%,纯度高于9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以N-甲基苯胺和丙烯腈为原料,用无水AlCl3作催化剂,低温常压合成N-甲基-N-氰乙基苯胺的新工艺,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回流时间、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在n(N-甲基苯胺):n(丙烯腈):n(AlCl3)=1:1.2:0.08、85%左右反应18h,用气相色谱检测,标题化合物的纯度高达97%,产率高于96%。  相似文献   
17.
N-氰乙基苯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低温条件下合成N-氰乙基苯胺的新工艺。以苯胺和丙烯腈为原料,加入少量对苯二酚,在水介质中75℃~80℃回流24小时合成标题化合物,收率96%,纯度96%。其收率随三氯化铝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7%时达到最高;反应温度超过80℃时收率有所降低,当苯胺与丙烯腈的摩尔比为1:1.1时标题化合物的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素质,顾名思义,即素养和品质。它包含三个层面的素质:一是身体层面的素质,即"体质";二是思想层面的素质,即品质;三是文化层面的素质,即素养。人的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曲霉、青霉等6种常见污染菌作为供试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川桂叶挥发油对6种供试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提取工艺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MIC0.125%,MBC0.125%,酵母MIC 0.0625%,MBC 0.0625%,曲霉和青霉MIC 0.250%,MBC 0.250%.  相似文献   
20.
张杰  康超  龚建良  郭旺军  伍致生  王户生 《含能材料》2022,30(10):1030-1046
从化学转化及微生物降解2个方面综述了2,4,6-三硝基甲苯(TNT)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化学转化途径以TNT甲基氧化、硝基还原、取代反应等进行分类,系统地梳理了多样性的化学转化途径,结合资源化再利用从绿色环保、反应机理、反应效率、产物特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评价;微生物转化途径以需氧细菌、厌氧细菌和真菌代谢进行分类,较为全面的梳理了TNT微生物需氧代谢和厌氧代谢途径,汇总了相关微生物及代谢过程。最后对基于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的废旧TNT资源化再利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TNT化学转化将超越实验室研究阶段,绿色工艺研究及安全性将是本阶段研究的重点;TNT微生物转化依旧是研究重点,结合基因工程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望为废旧TNT深度再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