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57篇 |
免费 | 1296篇 |
国内免费 | 8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52篇 |
综合类 | 1374篇 |
化学工业 | 1518篇 |
金属工艺 | 696篇 |
机械仪表 | 731篇 |
建筑科学 | 710篇 |
矿业工程 | 509篇 |
能源动力 | 366篇 |
轻工业 | 1239篇 |
水利工程 | 355篇 |
石油天然气 | 459篇 |
武器工业 | 245篇 |
无线电 | 11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48篇 |
冶金工业 | 1602篇 |
原子能技术 | 293篇 |
自动化技术 | 13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495篇 |
2021年 | 580篇 |
2020年 | 475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335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513篇 |
2014年 | 629篇 |
2013年 | 798篇 |
2012年 | 936篇 |
2011年 | 940篇 |
2010年 | 951篇 |
2009年 | 839篇 |
2008年 | 871篇 |
2007年 | 899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591篇 |
2004年 | 454篇 |
2003年 | 276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348篇 |
1997年 | 235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55篇 |
1976年 | 97篇 |
1961年 | 7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为了实现可见光波段不同波长多路激光的精密合束,设计了一套激光合束系统。通过长焦距镜头和高缩束倍率镜头配合大面阵光电探测器分别实现合束激光指向与位置的高精度、实时监测;通过高精度的角度调节平台和位置调节平台分别实现光束指向和位置监测误差的实时补偿。在完成光束指向、位置监测镜头的设计加工及精密装调后,获得位置监测装置的监测分辨率为0.054 mm,指向监测装置的监测分辨率为3.5μrad;在完成光束位置校正平台、指向校正两维摆镜、闭环控制系统合束流程的详细设计后,对合束系统的合束精度进行实验检测和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合束系统短时间内针对稳定光束的合束精度为:指向6.17μrad,位置优于0.66 mm;长时间内针对缓慢漂移光束的合束精度为:指向18.46μrad,位置优于0.72 mm。因此,所设计的激光合束系统合束精度高,并且可及时对光束的漂移误差进行自动补偿,满足系统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2.
基于扩展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维格纳分布函数(Wigner distribution function,WDF)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部分相干扭曲矢量光束(partially coherent twisted vector beam,PCTVB)在海洋湍流中的M^(2)因子和角扩展的解析式。数值模拟表明:通过调控束腰宽度、扭曲因子、初始相干长度和波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束抗湍流能力。减少光束初始相干长度,增加波长和束腰宽度可使光束有更小的M^(2)因子,而增大扭曲因子的绝对值,使光束的M^(2)因子更小,光束的抗湍流干扰性更强。随着海洋湍流的温度方差耗散率与温度和盐度比率的减小,动能耗散率、各向异性因子的增加,海洋湍流对光束的影响变小,光束将具有更好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54.
55.
56.
研制出一种高抗辐射的 SOICMOS电脉冲时间间隔测定器集成电路。在阐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进行了抗辐射设计与版图设计。通过实验分析找到了向 SOI材料的 Si O2 埋层注入 F+ 离子的优化注入条件 ,有效地抑制 SOI CMOS器件的阈值电压的漂移 ,提高了电路的抗辐射性能。采用注入 F+离子 SOICMOS工艺投片后测试结果表明 :该电路与同类体硅电路相比 ,具有高速、低功耗、测量精度高以及优良的抗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采用阵列碳纳米管作为模板制备出了SiC纳米晶/非晶复合纳米纤维(以下称SiC纳米纤维),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精细结构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进行了表征.比较了SiC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模板的场发射性能,研究了SiC纳米纤维直径的变化对其绝对场增强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SiC纳米晶/非晶复合纳米纤维具有特殊的"树状"结构,顶端及"树枝"中分布着大量的SiC纳米晶粒.SiC纳米晶粒以及特殊的分支结构增强了SiC纳米纤维的场发射性能,开启场强低至1.1 V/μm,仅为相同直径碳纳米管模板的1/2.随着SiC纳米纤维直径的减小,绝对场增强因子β0呈明显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