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5篇 |
免费 | 881篇 |
国内免费 | 7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27篇 |
综合类 | 828篇 |
化学工业 | 703篇 |
金属工艺 | 509篇 |
机械仪表 | 551篇 |
建筑科学 | 533篇 |
矿业工程 | 258篇 |
能源动力 | 216篇 |
轻工业 | 663篇 |
水利工程 | 362篇 |
石油天然气 | 316篇 |
武器工业 | 148篇 |
无线电 | 72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65篇 |
冶金工业 | 241篇 |
原子能技术 | 103篇 |
自动化技术 | 1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256篇 |
2021年 | 361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87篇 |
2017年 | 216篇 |
2016年 | 223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533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643篇 |
2010年 | 629篇 |
2009年 | 588篇 |
2008年 | 673篇 |
2007年 | 620篇 |
2006年 | 536篇 |
2005年 | 392篇 |
2004年 | 316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max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归纳整理中国25000多块烃源岩热解分析资料,发现有些岩石样品的Tmax值异常低,有些Tmax值异常高,有些Tmax在某一深度突然升高后又降低,与烃源岩所处的埋深和时代不相符。通过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热模拟试验、干酪根显微组分成烃活化能分布测定、岩石热解分析称样量对Tmax影响试验等,研究Tmax异常的原因,认为可溶有机质(包括烃源岩中存在的原油和沥青)以及钻井液有机添加剂的侵入都会引起S1峰增大,还由于可溶重质组分进入S2峰而导致Tmax降低。显微组分中存在树脂体的烃源岩Tmax普遍偏低;矿物对烃类的吸附导致低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Tmax偏高,受火成岩侵入的烃源岩Tmax异常高,岩石热解分析的称样量也对Tmax有影响。 相似文献
52.
分析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发现了存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证据,据此认为馆1+2砂层组属于浅水湖泊沉积,而非单一的河流相沉积.沉积期间,湖盆地形平坦、水体极浅,湖平面受气候影响频繁振荡式升降变化,沉积物表现为氧化、还原环境交替的红灰相间的细粒结构,湖泊沉积构造(如波状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波痕等)发育.根据岩性、沉积等特征,划分为水道、砂坪、混合坪、泥坪和沼泽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洪水期和枯水期各微相的发育特点和平面展布不同.馆1+2砂层组属于湖相的观点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图5参9 相似文献
53.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了大港孔店北二断块水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具有紧密的水动力学连通关系。在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阶段,对试验区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表明本源菌激活期间菌数增加102~105倍,原油部分氧化,使得低分子脂肪酸(乙酸盐,甲酸盐,丁酸盐等)含量约增加10~100倍,碳酸氢盐从0·4~0·6g/L增加到0·7~1·8g/L,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地层水平均表面张力降低至48~33·3mN/m,地层水相对石蜡平均界面张力降至25~13·7mN/m,产生的生物多糖代谢物使地层水平均粘度增至0·76mPa·s,最高达0·83mPa·s。这些变化改变了油层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原油流动性,尤其是水动力学连通关系最好的井地层水组成的改变和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试验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及代谢物随注入水主流动方向运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脂肪酸及生物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4.
研究页岩中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规律,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众多的吸附曲线实验结果中,异常曲线的数量却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部分岩心的等温吸附曲线在高压段下拐,甚至出现负吸附值现象。通过多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曲线在高压段下拐是正常现象,但也存在不合适的计算及实验方法,其主要问题包括:计算过程中没有区分绝对吸附量和过剩吸附量的差别,实验中没有考虑吸附相体积的影响,不适当的甲烷自由体积测定方法,以及设备系统误差的影响等。利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建立了三元Langmuir方程,该模型在给定吸附相密度的情况下,选取甲烷自由体积作为未知参数;利用迭代法或Matlab软件计算自由体积、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基于三元Langmuir模型所计算的甲烷自由体积,与氦气所测自由体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采用该方法能更好地修正以前的曲线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5.
56.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极强的计算机通信接口电路。该电路利用模拟开关实现了全数字二态电平(1,0)与三态电平(1,0,-1)之间的相互转换;利用模拟开关导通电阻的动态效应以及MOS晶体管开启电压Vτ的衬偏效应,提高了接收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一种与共模干扰无关的模拟数字混合接收电路。 相似文献
57.
58.
用布氏压力计研究不同溶剂对溶液中RDX热分解的影响。影响分为加速、抑帛和无影响三种影响三种情况:在苯、萘、异辛烷中RDX热分解速率与熔融态一臻,这类溶剂对RDX热分解无影响;脂肪族芳香化合物,醚,酯,酮及醇能加速RDX热分解,粘度较大的化合物则抑制RDX热分解。 相似文献
59.
60.
当前,虚拟机技术和可信计算技术是两大热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否可以在虚拟机的环境下,通过结合虚拟机和可信计算的技术优势,来实现终端系统与网络的可信,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基于虚拟机的可信计算平台安全架构,并进一步研究了虚拟化TPM的问题。同时,分析并总结了TCG定义的可信链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虚拟机环境下可信链的实现方法,加强终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