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49篇
  免费   15735篇
  国内免费   11742篇
电工技术   13441篇
综合类   14304篇
化学工业   15307篇
金属工艺   9574篇
机械仪表   9079篇
建筑科学   10602篇
矿业工程   5193篇
能源动力   3585篇
轻工业   15040篇
水利工程   5054篇
石油天然气   3789篇
武器工业   1980篇
无线电   141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007篇
冶金工业   5104篇
原子能技术   2370篇
自动化技术   20158篇
  2024年   870篇
  2023年   2179篇
  2022年   5043篇
  2021年   6442篇
  2020年   4658篇
  2019年   3349篇
  2018年   3456篇
  2017年   4080篇
  2016年   3497篇
  2015年   5749篇
  2014年   7214篇
  2013年   8467篇
  2012年   10852篇
  2011年   11553篇
  2010年   10911篇
  2009年   10894篇
  2008年   11098篇
  2007年   11020篇
  2006年   9587篇
  2005年   7783篇
  2004年   5778篇
  2003年   3695篇
  2002年   3401篇
  2001年   3230篇
  2000年   2516篇
  1999年   870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4篇
  1959年   24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圈闭特征与油气分布的有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圈闭的发育受构造与沉积的控制,古近纪只在隆起背景上继承性产生构造圈闭,而晚侏罗世-白垩纪、新近纪-第四纪大面积形成构造圈闹;同时,构造与沉积还控制圈闭的分布,表现为平面上分区成带,垂向上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类型的圈闭叠加。油气资源类型、成藏组合、保存及富集程度等方面与圈闭时空展布存在耦合,呈现出“断褶区聚气,山前、潜伏区聚油,凸起顶、凸起斜坡区油气并存”的基本卡占局和油气富集程度依次变好的序列。  相似文献   
982.
在如今的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时代,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日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胜利油田勘探数据库应用(EIS软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如何利用COM+技术构建安全、健壮的DCOM分布式软件系统。COM+提供了包括可靠的安全性在内的诸多技术,可利用它构建容纳WindowsDNA体系结构中的业务逻辑层的应用服务器。  相似文献   
983.
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W-20Cu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试验,在应变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1073~1223 K下进行热变形,研究应变率和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考虑应变对材料本构参数的影响,基于Arrhenius模型,建立W-20Cu复合材料的应变补偿本构模型,通过误差分析对应变补偿本构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峰值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相对于应变率,W-20Cu复合材料对温度更敏感.基于应变补偿的W-20Cu复合材料本构模型能较好的预测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其预测值与试验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73,平均相对误差为3.418%.  相似文献   
984.
炸药动态力学性能是影响其安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基不敏感熔注炸药的动态力学性能特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对DNAN基不敏感抗过载熔注炸药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入射波整形技术,实现了低阻抗、低强度的熔注炸药材料在SHPB实验中的应力平衡和恒应变率加载,得到65 s-1、130 s-1和200 s-1等3种应变率下炸药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炸药应力应变数据,利用改进的Lesuer标定方法,获得该炸药的Johnson- Cook本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该炸药失效应力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动态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该炸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985.
游鹏  周克栋  赫雷  缪桓举 《兵工学报》2021,42(12):2597-2605
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方法,分析某9 mm手枪膛口射流噪声场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计算气动声学两步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含有运动弹头的手枪膛口燃气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即先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膛口流场,得到声源积分面上的流体信息,再通过求解Ffowcs Williams和Hawkings声波动方程得到声源信息以及各...  相似文献   
986.
先导式电液调压阀是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换挡系统的核心部件,由于其多个环节存在参数时变和强非线性特征使其频率响应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换挡过程的油压调节的快速性与稳定性。在剖析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考虑阻尼系数、流量系数和增益系数随油温的可变性,建立了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工作过程中的数值模型,并推导了其频域模型。研究了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不同参数下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特性,得到了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系统响应的带宽会提高油压响应速度,但会降低阻尼比,使得油压响应的调节时间增加。系统的结构参数、输入信号以及工作油温均会影响其响应特性。基于该方法能够快速的判断先导式电液调压阀在全工作范围内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问题,从而有助于改善先导式电液调压阀的油压动态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87.
为提高铝粉能量释放速率,分别通过置换和先置换后化学镀的方法将微米铝表面的惰性氧化铝层替换为导热系数更高的钴壳层,得到钴壳层厚度分别为90,150,200,250 nm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钴壳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且随着钴壳层厚度增加,粒子的自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各粒子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滞回线,进一步证实了铁磁性物质钴的存在;包覆有200 nm钴壳层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完全克服铝粉吸热,对外表现为剧烈放热,放热量为521.40 J·g-1,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绿色起爆药燃料组分。  相似文献   
988.
低敏感发射药的研究对于提高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能有重要的意义。以硝化棉(NC)和低感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为黏结剂、低感N-丁基硝氧乙基酰胺(Bu-NENA)为含能增塑剂、黑索今(RDX)为高能填料,石墨为导热助剂,制备了一种发射药(IM发射药)。对其理化、燃烧、力学和感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慢速烤燃、快速烤燃、子弹撞击、破片撞击以及殉爆试验对该IM发射药的不敏感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IM发射药在定容燃烧下燃烧过程稳定,实测火药力为1050 kJ·kg-1,理论爆温为2677 K;-40℃下抗冲击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2 kJ·m-2和131.5 MPa;与太根发射药的感度相比(H50=16.33 cm,P=100%,V50=2.02 kV),IM发射药的撞击(H50=62.62 cm)、摩擦(P=28%)和静电感度(V50=1.95 kV)有明显降低;IM发射药在慢速烤燃、快速烤燃、子弹撞击、破片撞击以及殉爆试验中均未发生爆燃或爆炸,只发生...  相似文献   
989.
影响页岩储层可压裂性的因素较多,目前难以建立连续且完整的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基于测井资料可以较连续、完整地获取地层信息的特点,在考虑页岩脆性指数、矿物组成、含气性、断裂韧性等因素对可压裂性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长水平井段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引入突变理论,形成一种新的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分别利用基于突变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1口水平井进行可压裂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的该井页岩储层压裂后裂缝的发育情况和依据测井资料进行的储层分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突变理论的11级压裂段可压裂性评价结果与依据测井资料的储层分类结果及微地震监测的压裂后有效压裂体积的分布结果均吻合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为威远地区压前评价以及提高增产改造效果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0.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 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 m和250 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