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29篇 |
免费 | 1358篇 |
国内免费 | 10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97篇 |
综合类 | 2091篇 |
化学工业 | 3700篇 |
金属工艺 | 1625篇 |
机械仪表 | 2070篇 |
建筑科学 | 2996篇 |
矿业工程 | 1518篇 |
能源动力 | 681篇 |
轻工业 | 2937篇 |
水利工程 | 1187篇 |
石油天然气 | 1358篇 |
武器工业 | 410篇 |
无线电 | 22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01篇 |
冶金工业 | 1316篇 |
原子能技术 | 280篇 |
自动化技术 | 25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5篇 |
2023年 | 877篇 |
2022年 | 992篇 |
2021年 | 1125篇 |
2020年 | 788篇 |
2019年 | 872篇 |
2018年 | 903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604篇 |
2014年 | 1470篇 |
2013年 | 1080篇 |
2012年 | 1313篇 |
2011年 | 1336篇 |
2010年 | 1300篇 |
2009年 | 1293篇 |
2008年 | 1140篇 |
2007年 | 1222篇 |
2006年 | 1246篇 |
2005年 | 1102篇 |
2004年 | 1070篇 |
2003年 | 849篇 |
2002年 | 684篇 |
2001年 | 962篇 |
2000年 | 911篇 |
1999年 | 738篇 |
1998年 | 655篇 |
1997年 | 686篇 |
1996年 | 596篇 |
1995年 | 592篇 |
1994年 | 501篇 |
1993年 | 459篇 |
1992年 | 456篇 |
1991年 | 399篇 |
1990年 | 364篇 |
1989年 | 264篇 |
1988年 | 148篇 |
1987年 | 139篇 |
1986年 | 88篇 |
1985年 | 99篇 |
1984年 | 79篇 |
1983年 | 80篇 |
1982年 | 62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41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0篇 |
1965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61.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原料,水为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三元共聚物无磷阻垢剂。通过考察不同的因素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共聚物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通过与其它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对比实验,在最佳合成条件的三元共聚物无磷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碳酸钙垢性能。 相似文献
962.
963.
核黄素(VB2)在液体石蜡碳糊电极上的伏安特性及脉冲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液体石腊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
mol/L NaCl(pH=2.5)底液中研究VB2的伏安特性.VB2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为氧化峰(I)-110
mV/还原峰(Ⅱ)-160 mV,结果表明溶液中VB2的电极过程主要受VB2表面吸附控制.VB2溶液受光照后,增加一对光色素的氧化还原峰,其峰电位为氧化峰(Ⅳ)-220mV/还原峰(Ⅲ)-280
mV.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VB2的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1×10-5~6.0×10-8moL/L,检测下限为2.00×10-8moL/L.测定复合VB药片中的VB2,RSD为2.1%,回收率为96.8~104%,其结果与药典中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64.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发射峰为446 nm的蓝紫色长余辉材料CaAl2O4∶Eu2+,Nd3+,La3+,它有两个激发峰276 nm和335 nm.Sr2+的加入使材料的激发和发射主峰向短波方向发生了移动.不同Sr2+含量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随着Sr2+含量的增加,材料中的杂相CaAl4O7逐渐消失,变为纯的CaAl2O4;从测得的相应的热释光曲线分析,热释峰由强度较弱、分布分散的5个峰(峰值温度分别为153,180,327,355 K和399 K),逐渐变为分布集中、强度较大的2个峰(峰值温度分别为175 K和346 K),这说明材料中的陷阱能级分布趋于集中.用一般阶动力学模型对热释光曲线进行拟合,得出了它们的陷阱参数.在Sr2+添加量为0.20 mol时,材料的余辉性能最好,它的两个热释峰所对应的陷阱深度分别为0.17 eV和0.37 eV.陷阱分布趋于集中的状况和合适的深度使材料的余辉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5.
天然气一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一煤共气化新工艺是基于天然气蒸气转化法和煤气化工艺进行耦合发展起来的新型工艺。本文分析了该工艺的技术原理,理论上可以直接制备H2/CO为1~2可调节的合成气;详细地介绍了天然气一煤共气化新工艺的主反应设备合成气制备炉的结构及工艺流程,通过对该工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试验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为1~1,5、可调节的合成气,从而证明该工艺过程的可行性,并指出天然气一煤共气化新工艺是一项值得开发的新型合成气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966.
提出利用几何对称性和部分埋管周围温度场呈近似相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对集群竖埋管地热换热器传热分析进行简化的方法。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基础上,以无渗流矩阵形式布置的集群竖埋管地热换热器为例,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化分析,提出采用代表性埋管矩阵代替原集群埋管地热换热器进行传热分析。结合代表性埋管矩阵和相应工况下的单根埋管传热进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单根埋管的传热影响半径,确定地质条件、埋管几何参数、负荷及运行条件等相同情况下大型集群埋管换热器的代表性埋管矩阵。土壤热导率大小影响代表性埋管矩阵的规模,本文条件下土壤热导率越大,确定的代表性埋管矩阵越小。 相似文献
967.
968.
970.
介绍了XDS-3型耐硫变换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的试验情况.通过1500小时连续运转数据分析,XDS-3催化剂活性始终保持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水合性、活性稳定性.可以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