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研究纳米梁的力学特性,采用SOI晶圆制备了硅双端固支梁纳米梁,利用典型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弯曲测试方法测试了硅纳米梁〈100〉晶向的杨氏模量.AFM悬臂探针定位在纳米梁的中点处向下移动,纳米梁受到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形变过程存在一个最大形变点,在该点后,纳米梁被挤压在SOI硅片底层硅上.最大形变前的测试数据用于计算力-位移曲线斜率,最大形变后的测试数据用于计算探针的灵敏度,其实验值分别为0.792N/m和81.83nm/V.最终得到的杨氏模量为104GPa,该值小于体硅的杨氏模量,表面应力和缺陷可能是导致实验值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100K到800K之间(001)面硅纳米薄膜(1nm,2nm厚)[110]与[1—10]两个方向上的杨氏模量。2×1表面重构形成了dimmer键,使[110]方向杨氏模量大于[1—10]方向杨氏模量。纳米薄膜的杨氏模量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热膨胀导致了温度效应。当尺度到达纳米尺度,表面重构和温度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3.
以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有机二胺化合物2,6-二(对氨基苯)苯并[1,2-d;5,4-d,]二噁唑。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热性能分析表明,合成产物的热降解起始温度(Td)为444.5℃、熔点为416.7℃。温度以及多聚磷酸中P2O5的浓度是合成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脱HCl阶段,温度不能超过120℃,P2O5含量为84%时的产率最高(88%)。  相似文献   
94.
变电站作为电力运输的中转站,是城市运转,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位置偏僻,不支持机器人和无人机直接进行探测而造成的设备运作温度检测不及时的问题。传统的变电站设备缺陷识别算法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精确度低,只适合单个设备类别的缺陷检测,易受到环境影响。基于此,文中出一种改进的识别变电站设备红外缺陷方法。首先,基于Faster R-CNN的目标设备检测,对6种类型的变电站设备包括套管、绝缘体、电线、电压互感器、避雷针和断路器进行目标检测,以实现设备的精确定位;然后,基于稀疏表示分类(SRC)来识别不同的类,因此可以获得输入样本的实际标签;最后,基于温度阈值判别式算法,在设备区域中识别温度异常缺陷。文中算法实现了在红外线图像下的设备识别和检测,使用文中算法对6类设备的红外图像进行检测,准确率达到91.58%,不同类型设备的缺陷识别率为97.63%,缺陷识别准确率达到87.6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5.
程宏伟  高莲  于虹  李鹏 《电测与仪表》2024,61(1):83-90,98
为解决电力缺陷描述专业词汇较多分词准确率不佳以及单一神经网络模型自身存在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优化组合神经网络的电力缺陷等级确定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分布式字向量对电力缺陷描述进行表示,然后使用由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组成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对电力缺陷描述的局部特征和序列特征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注意力机制对组合神经网络得到的语义特征进行权重分配,减少关键特征的丢失,进一步增强关键信息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以云南电网公司2014-2019年间11万条缺陷描述数据作为实验对象,文中所提方法的Acc、MF1值和WF1值分别为0.927 5、0.911 2和0.927 5,验证了本方法在电力缺陷等级确定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6.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应用中,如何改善并网电流质量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用LCL滤波器并网虽然提高了滤波效果,减小了滤波器体积,但是控制变得复杂。结合现有控制方法,本文提出了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带有电网电压前馈的比例积分(PI)级联比例谐振(PR)控制思路。建立了dq系下的三相逆变器模型,进行了控制器的分析推导,采用电压前馈改善了并网接入时的动态特性,通过PI实现了并网电流的无静差跟踪控制,级联PR实现了对特定谐波分量的有效抑制。最后,进行了仿真及在实际100kW光伏阵列下的并网逆变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以实现并网电流的平滑起动,能有效地降低并网电流的谐波含量。  相似文献   
97.
X射线对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的透照检测和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绝缘子因其质轻耐污强度高和易维护,在中国已挂网运行近千万只,但是复合绝缘子因其特殊性,传统绝缘子的检测方法对其并不完全适用,复合绝缘子的发展亟待新型检测技术的出现。笔者运用X射线透视检测技术对复合绝缘子进行透照能力验证并得到推荐参数后,利用该参数对伞套区、芯棒区、伞套与芯棒胶结面、金具区段等4大区域的模拟缺陷进行检测,对成批的复合绝缘子进行现场检测,所获X射线成像图上复合绝缘子内部结构直观可见、缺陷类型及其位置清晰可辨、护套厚度芯棒直径等可测。研究结果可作为X射线透视检测技术对复合绝缘子进行缺陷检测以及型式检测的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电力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检测原理以及装置灵敏性、准确性、重复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针对装置实际运用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分类并分析故障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关于降低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故障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针对GIS设备典型缺陷的局部放电图谱主要受白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空域修正阈值的小波去噪方法。首先对小波变换的各种去噪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小波去噪中的阈值算法存在着固有缺陷的使去噪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也不够稳定,然后本文提出将小波阈值算法与空域相关算法有机结合,同时给出一种新的阈值选择方法,对信号进行联合去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不但能在较强干扰情况下有效地将PD信号提取出来,且去噪后能量损失小,反映原始信号的特征尖峰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波形峰值下降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0.
介绍通过对LW36型断路器检修状态合分操作均正常、送电时出现合后即分的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合闸时三相连杆与机构外拐臂发生直接碰撞造成的,并提出了高压断路器合后即分故障的检测方法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