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扰法研究了平面波入射分层介质粗糙面的电磁散射,推出了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双站散射系数公式.采用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粗糙面来模拟实际分层介质粗糙面,结合其功率谱导出了平面波入射时的双站散射系数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HH极化下双站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曲线,讨论了分维、空间基频、标度区间、底层介质介电常数、中间介质介电常数和厚度、粗糙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及入射波频率对双站散射系数的影响,得到了平面波入射一维带限Weierstrass分形分层介质粗糙面散射系数的分形特征、基本特征、分区特征和随频率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
覆盖雪层的粗糙土壤表面电磁散射的FDTD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各向同性均匀雪层覆盖的粗糙土壤表面电磁散射特性,计算了分层介质随机粗糙面散射的双站散射系数,得出了散射系数随散射角和入射波频率变化的曲线,讨论了散射系数随分层介质粗糙土壤表面高度均方根、相关长度、雪层厚度、雪层类型、土壤湿度、入射波频率等参数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得到了各向同性均匀雪层覆盖的粗糙土...  相似文献   
43.
指数型粗糙面与全埋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炜  任新成 《电子测量技术》2011,34(4):36-41,85
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一维指数型粗糙土壤表面,运用矩量法研究了一维指数型粗糙土壤表面与下方二维导体方形截面柱体的复合电磁散射.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复合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曲线,并将目标尺寸趋于零和目标深度趋于无穷大时的结果与单独粗糙面FDTD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讨论了粗糙面高度起伏均方根、...  相似文献   
44.
现有网络嵌入算法大多只保留网络的微观结构信息,忽略了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社区结构信息。为提高网络表示质量,提出一种保留社区结构信息的网络嵌入算法PCNE。通过最大化节点之间的一阶和二阶相似性,对网络的微观结构进行建模,同时通过分解可反映网络社区结构信息的社区结构嵌入矩阵,对网络的社区结构信息进行建模。将构建的2个模型融合到统一的联合非负矩阵分解框架中,结合相似度矩阵和社区隶属度矩阵得到融合社区结构信息的节点表示向量。在5个真实公开数据集上进行节点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DeepWalk、Node2vec、LINE算法相比,PCNE可使Micro-F1值提升0.96%~13.1%,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空对地海目标的监测、识别是用电磁波与处于地海环境中的目标相互作用的散射和辐射来获取信息、制导和目标截获的,为了满足地海环境中目标的监测、识别的需要,首先要研究地海环境的电磁散射特性;应用指数型分布粗糙面模拟横向沙丘表面的高度起伏情况,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横向沙丘迎风坡、背风坡表面以及沙丘之间的平坦沙漠表面,使用Herkelrath提出的土壤湿度与介电常数的通用式计算沙土的介电常数,运用FDTD计算方法研究了横向沙丘的电磁散射特性,得到了散射系数的角分布曲线;数值计算了沙丘坡顶高度,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坡底到坡顶的水平距离,沙丘坡顶间间距,入射角度以及沙土湿度对散射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沙丘坡顶高度、沙丘迎风坡坡底到坡顶的水平距离、沙丘坡顶间间距、入射角度和沙土湿度对散射系数的影响较大,而沙丘背风坡坡底到坡顶的水平距离对散射系数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6.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乌伦古坳陷多年来沿用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开始凸显其不适应性。文章对原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根据近年来钻探和地震解释成果提出了新的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新方案以中生代沉积背景为主要依据,将乌伦古坳陷划分为红岩断阶带、索索泉凹陷和乌伦古南斜坡3个二级构造单元。与原方案相比,新方案中的乌伦古坳陷面积有所扩大,斜坡带的界定使坳陷的形态及含油气差异性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