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25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21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根据土壤车辆系统力学的理论,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波纹非光滑形态建立了波纹形仿生推土板切削粘性土壤时的切削阻力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同时进行了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42.
利用ANSYS建立了环块样件接触的实体模型,将齿轮接触问题进行了等效简化;根据ANSYS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与仿生学表面形态优化设计技术,在环块样件的接触面区域形成了九种不同分布的凹坑型仿生表面微观形态,完成了光滑环块样件与九种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光滑与凹坑型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应力的对比分析,得出: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区域接触应力峰值高于光滑样件,但仿生形态环块样件接触区域的平均接触应力值低于光滑形态。 相似文献
143.
采用离心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过共晶Al 1 6%Si合金梯度功能材料。采用金相及扫描电子显微镜、HV 5型小负荷维氏硬度计及销盘式ML 1 0 0型磨粒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该梯度功能材料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由于Si的密度比Al液的密度稍低 ,在离心力场中初晶硅向试样内侧移动。Al 1 6%Si合金梯度功能材料的组织分布为 :最内层初晶硅含量最多、尺寸也最大 ,由内向外 ,初晶硅的体积分数及尺寸均逐渐减小 ,且呈梯度变化。在外层一定厚度内 ,完全不含初晶硅 ;硬度分布为内层硬度较高 ,由内向外硬度逐渐减小 ,呈梯度分布 ;耐磨性由内向外呈梯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分别对4种具有不同表面形态(光滑、凹坑形、柔性与光滑耦合、柔性与凹坑耦合)的试件的耐冲蚀性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冲蚀磨损过程中等效应力的变化情况,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试件耐冲蚀顺序依次为:柔形与凹坑耦合>柔形与光滑耦合>凹坑形态>光滑形态,该结果与... 相似文献
145.
针对机器人腿足系统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基于生物张拉原理开发了一种仿生张拉机械腿。该机械腿关节间不存在刚性铰接轴,通过添加柔性材料模拟生物关节韧带和筋腱作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机械腿,仿生张拉机械腿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材料敏感性分析表明,足-地冲击过程中,仿生张拉腿中的柔性构件通过变形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缓释了冲击作用强度,改善了刚性构件的应力分布状态。研究范围内仿生筋腱材料软硬保持不变,仿生韧带的弹性模量越小,仿生腿的抗冲击、抗弯能力越强;保持仿生韧带软硬一定时,仿生筋腱的弹性模量越大,仿生腿的抗冲击、抗弯能力越佳,进而为机器人腿足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旋成体仿生凹环表面减阻试验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了置于旋成体后部的凹环表面结构对其底部阻力、摩擦阻力及激波阻力的影响。马赫数为1.79、基于旋成体最大直径的雷诺数为1.5×106的风洞试验表明:凹环表面可显著减小旋成体的底部阻力,但却增大了包含摩擦阻力和激波阻力的粘性前部阻力。利用SSTk-ω湍流模型对试验优选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凹环内部低速旋转气流产生的涡垫效应和推动效应致使旋成体的摩擦阻力减小了22.4%,凹环还能减弱外部气流对旋成体截尾底部死水区的抽吸作用,显著降低了底部阻力。但由于凹环对气流的扰动增加了激波阻力,故包含底部阻力及激波阻力的压差阻力减小并不显著,仅为0.4%。 相似文献
147.
根据工程仿生学原理,用45#钢和高速钢材料通过激光加工的方式制备出具有网格状结构表面的仿生非光滑试样,并与光滑表面试样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脱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的抗黏附性能明显优于光滑表面试样,其与制件间的黏附力比光滑表面降低4.7%~20.9%。观察发现,非光滑单元体的凹坑结构与制件接触界面间形成的空隙降低了试样与制件间的实际接触面积,是使仿生非光滑表面试样具有良好抗黏附性能的主要原因。仿生非光滑结构为提高材料表面的抗黏附性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8.
根据蚊子等昆虫刺吸式口器的结构形态,采用激光雕刻与辊压成型等表面加工技术对普通注射器针头进行了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形态的加工。运用试验优化技术,找出了针头表面几何非光滑结构单元形态、结构单元深度、间距及直径(宽度)对注射时针头壁与皮肤间摩擦阻力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影响因素的主次和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合理的仿生结构单元形态和分布可使仿生注射器针头减阻率达44.5%。该研究成果为仿生无痛注射器研究及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了来航鸡与麻鸭不同部位羽毛的结构参数与表面脂质对其润湿性能的影响。由于麻鸭羽干的固有接触角以及所选部位羽毛的实际接触角均比来航鸡对应部位数值大,所以麻鸭羽毛的憎水性优于来航鸡;麻鸭腹部羽毛的剖面呈现倾斜的凸起结构且其羽毛末端上有倒钩,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流线型结构,降低了水流的阻力。脱脂前后的实际接触角数据表明,羽毛表面脂质对其润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0.
为解决轴流风机仿生叶片三维造型不能直接应用提取的鸟翅膀翼型问题,通过对风机叶片的几何分析,推导出叶片二维平面叶型坐标到三维空间坐标的转换关系。运用EXCEL对叶型截面各离散点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空间坐标;基于CATIA的自由曲面造型功能生成叶片曲面,再转化成实体叶片;采用FLUENT对所设计的轴流风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