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修饰的油溶性纳米TiO2粒子,研究了修饰温度、修饰时间和修饰剂用量对TiO2油溶性以及在基础油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修饰温度为40℃,修饰时间为12 h,修饰剂与TiO2的摩尔比为2∶1时,所得粒子具有最佳亲油化度和分散稳定性。结构表征表明,纳米TiO2粒子表面的DTMS修饰膜有效控制了粒径的过度增长,避免粒子间的团聚,增强了纳米TiO2在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存低压驱动、高亮度、高效率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本文综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的各类功能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文末展望了OLED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空隙率与压力降对微反应器的热质传递性能有显著影响,是微反应器的重要设计参数。采用高速摄像仪和压力测量系统分别对矩形微通道内单乙醇胺水溶液化学吸收CO2过程的空隙率和压力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弹状流下气液两相流量与化学反应速率对空隙率及压力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相流量一定时,微通道内空隙率和压力降均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空隙率随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压力降随化学反应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气相流量一定时,随着液相流量和化学反应速率的上升,微通道内空隙率下降,而压力降上升。提出了微通道内伴有化学吸收的空隙率和压力降的半理论预测模型,模型平均误差分别为15.79%和11.12%,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有机光导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有机光导体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近况,重点讨论了电荷产生材料以及电荷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 ,即对氨基三氟甲苯的主要合成工艺进行了评述 ,其中着重评述了对氯三氟甲苯的氨解 ,对三卤甲基苯异腈或N -对三卤甲基苯基卤代酰胺的氟解 ,以及苯胺的三氟甲基化三种主要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镀有氧化锡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TO-PET)薄膜为柔性电极,对电极导电表面进行处理,以间隔子控制器件厚度,采用灌注法制备了界面致稳型可挠性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利用接触角测试仪、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等分析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的微观结构及光电特性。结果表明,表面处理涂层可与液晶分子作用并产生界面致稳效应;采用大小为6 μm的间隔子,当改性层溶液中间隔子质量分数为3%时,制备了有效面积为10×15 cm2的柔性双稳态液晶显示器件,测得饱和驱动电压为40 V,在550 nm的透过率为90%;最后通过刻蚀技术处理器件电极制备了字符显示器件。  相似文献   
7.
以2,7-二碘-9,9-二甲基芴为原料分别经过Buchwald-Hartwig交叉偶联反应、Ullmann反应,对目标化合物9,9-二甲基N2,N7二苯基N2,N7二-对甲苯基-9H-芴-2,7-二胺(d-TPA)进行合成研究。通过1H NMR、13C NMR以及HRMS-ESI等表征方法确定结构的正确性。研究表明:以铜粉为催化剂的Ullmann反应收率为85%,是最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循环伏安法(CV)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为非晶材料,成膜性较好,且目标化合物的HOMO轨道能级值为-5.23 eV,与常用阳极材料ITO功函相近且化学稳定性较好,有利于空穴由阳极向空穴传输层的注入。将目标化合物用作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并进行性能测试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器件的启亮电压为3.8 V,最大发光亮度为21 412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4.78 cd/A,表明该化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樟脑磺酸(HCSA)为掺杂剂,FeCl3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合成了聚(3,4-乙撑二氧噻吩)/樟脑磺酸(PEDOT/HCSA)复合材料;采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掺杂剂与单体摩尔比、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品导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产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3,4-乙撑二氧噻吩(EDOT)〕:n(樟脑磺酸):n(氯化铁)=2:1:40,反应时间41 h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电导率为10.4 S/cm,经150次充放电老化后比容量可保持在140 F/g左右,是一种潜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5-溴-2-氟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成环、偶联反应,合成医药中间体6-苯基-[1,2,4]三唑[4,3,a]吡啶-3-胺,其结构经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表征证实。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配比、溶剂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6-溴-[1,2,4]三唑[4,3,a]吡啶-3-胺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 ℃,时间15 min;化合物6-苯基-[1,2,4]三唑[4,3,a]吡啶-3-胺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V(水):V(二氧六环)=1.0:2.0,反应物物质的量比n(6-溴-[1,2,4]三唑[4,3-a]吡啶-3-胺):n(苯硼酸)=1.0:1.2,催化剂用量n(6-溴-[1,2,4]三唑[4,3-a]吡啶-3-胺): n((Pd(pph3)2Cl2)=1.0:0.1,温度80 ℃。三步反应最终总收率为60%。  相似文献   
10.
分别选用了二苯甲酮、苯甲酸苯酯和苄基苯基醚作为3组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的溶剂,选出变色较灵敏、对比度较高的苯甲酸苯酯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覆。结果表明溶剂与显色剂的作用力强度对热致变色复配物可逆变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微胶囊包覆的方法可以得到稳定性好、变色灵敏程度高、对比度强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