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22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5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研究掘进工作面机械扩孔的卸压增透效果,以扩孔后的抽采有效影响半径为考察指标,借助COMSOL-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机械扩孔模型,动态分析机械扩孔后的瓦斯流场,拟合得出扩孔有效影响半径与抽采时间的关系曲线;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考察试验,类比同等工况条件下机械扩孔与普通钻孔的预抽效果,定量探讨2种施工工艺条件下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研究表明,机械扩孔的瓦斯抽采流量平均值为0.022 2 m3/min,最低瓦斯抽采流量是初始抽采流量的56.9%,下降幅度为43.1%;而普通钻孔的瓦斯抽采流量平均值为0.006 826 m3/min,最低瓦斯抽采流量是初始抽采流量的22.6%,下降幅度达77.4%。机械扩孔抽采浓度由72%降到38%,降幅为47.2%,普通钻孔抽采浓度由39%降到17%,降幅达56.4%,说明机械扩孔卸压增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腔激光的新型平面随机微腔激光器,它由一对多层介质膜反射镜组成的平面微腔和随机腔组成.实验发现,该平面随机微腔激光器可产生单方向性、极底阈值、很窄线宽的激光出射.该结果为随机激光这一概念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3.
采用微模法制备了三维光子能降(PBG,photonic band gap)材料,得到了TiO_2为骨架的条状光子能隙材料样品。其微观结构为fcc密堆积的直径200nm左右的空气球,宏观结构为彼此相距10μm的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矩形宽度为10μm,高度600nm。用光纤导入激光的方法对条状结构光子能隙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了测量,结合SEM的测量结果并与通常的静置重力堆积制备的光子能隙材料样品进行了比较,证实了这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制备具有图形的光子能隙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将金属骨架化合物(MOFs) ——Cu3(BTC)2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亚胺(PDMS/PEI)非对称平板复合膜,进行了4种气体O2、N2、CO2及CH4的渗透过程研究,考察了Cu3 (BTC)2填充量及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3 (BTC)2填充量的增加,4种气体的渗透通量及O2/N2、CO2/N2和CO2/CH4的分离系数较未改性的复合膜均有所提高,其中填充量为25%的改性复合膜获得了较优的效果;随操作压力的升高,气体的渗透通量增大而分离系数略有上升;随操作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渗透通量增大,CO2/N2和O2/N2的分离系数有所下降,而CO2/CH4的分离系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5.
综述了Li1+xV3O8的结构特点及充放电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讨论了充放电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反应法等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 相似文献
67.
Kermel/Viscose FR 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Kermel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ViscoseFR ,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 ,试制成了耐热阻燃织物。将各种混纺比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比较 ,确定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68.
69.
70.
本文分析了直流电机运行时产生火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测定换向极绕组极性的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