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改善时变系统中的LMS算法收敛速度,一般可以在变换域进行自适应处理。通过研究和分析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与时-频平面的关系,提出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进行自适应时-频滤波。所提出的方法首先搜索最佳变换域,然后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进行LMS自适应滤波。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一些基于变换域的方法对比,新方法通过对时-频平面的旋转,可以显著加速算法收敛性。  相似文献   
22.
与现有研究点对点的无线通信手段不同,基于网络整体架构,分析SINR、波束矢量、用户数、吞吐量内在关联,发掘网络内部多用户空间分布不一致性带来的用户间的分集增益,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将随机波束成型与迫零算法有机结合,研究一种新型非满秩正交波束成型算法,克服了满秩波束间的相互干扰,提升系统容量;最后对性能作了详细分析与验证,得出几个极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提出多天线阵列中基于BLAST和STBC结合的HARQ算法.通过基于不同的空时码发射矩阵,推荐的算法可以分为基于正交发射矩阵的BLAST和STBC结合的HARQ算法以及基于准正交发射矩阵的BLAST和STBC结合的HARQ算法.推荐的算法不是如参照的算法BLAST HARQ那样简单重传同样的信号,而是传输发射矩阵的下一行并联合进行空时码最大似然解码,这样推荐的算法可以获得空时码的分集增益,而在信道条件好和信噪比高时,由于没有重传的发生而可以获得BLAST的复用增益.特别是本算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接收天线数大干等于发射天线数的多天线阵列中,有很强的实用性.本算法结合了BLAST和STBC以及HARQ的优势,是一个既能够提高系统传输速率也能够提高系统抗干扰性能的HARQ方案.  相似文献   
24.
机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搜索的方法研究及其仿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机载激光对水下目标探测技术中,如果快速有效地搜索目标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为此,本文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铲的搜索方法,同时还提出了衡量搜索效率的参数,并根据此参数进行一些优化。所有的搜索方法都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对静止目标的搜索采用规则搜索效率较高;对运动目标的搜索采用随机搜索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5.
针对Turbo码译码实现中硬件消耗、时延和纠错性能之间的矛盾,对Turbo码硬件实现中的译码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AX-Log-MAP算法的高效Turbo码硬件实现算法。实验表明,本文所实现的Turbo码是硬件消耗与译码性能的良好折衷。  相似文献   
26.
针对传统K拉OK受限于卡拉OK厅的特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便携式移动卡拉OK系统。它具有数控音质音量、立体声音频功率放大、超强3D音响效果、低功耗休眠模式、体积小巧等优点,同时也可作为MP3播放器或U盘使用。设计独特,功能强大。  相似文献   
27.
在无线网络中,小区微型化的趋势使得呼叫切换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对有限的无线带宽资源进行分配,以保证切换时的QoS,同时使带宽利用率最高。传统的预留带宽策略(GC,guard channel scheme)由于其固有的静态特征而不能适应流量模式的变化。最近,人们发现采用动态的随机控制策略能适应流量模式的变化,而且能使精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但将这种策略应用于多业务环境依然十分困难,挑战来自于多类呼叫的QoS要求、流量模式、切换率的多样性和宽带条件下的实时可计算性。在文[3]中,我们建立了一个随机控制模型,可以在宽带条件下实时地进行多业务接纳控制,但由于没有考虑复杂的边界条件,控制精度受到影响。本文,我们在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求解该随机问题,并采用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使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保证了计算的实时性。最后得到的多业务动态接纳控制策略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良好的可计算性。仿真结果显示该策略能稳定地满足多业务QoS对呼叫中断概率的严格限制,同时又能保证信道的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28.
本文针对3GPP中的相邻确认帧冗余大和H IPERLAN标准中确认方式单一导致的确认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链路层的部分窗口多拒绝ARQ算法,并分析了该ARQ算法的链路时延;最后将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作比较,证明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控制信道误帧对链路时延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