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41篇 |
无线电 | 3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本文主要考察了异极矿的成矿规律、结构特征以及异极矿与浮选药剂之间的作用规律,详细分析了影响异极矿可浮性的重要因素,总结了国内外与异极矿相关的浮选药剂与异极矿之间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成矿的前期阶段,异极矿易与粘土矿物混杂,采用浮选法进行回收时含锌矿物易损失于矿泥中,从而使得异极矿的浮选回收率较低;胺类捕收剂的极性基团—NH_2中N、H原子与异极矿表面的Zn、Si、O、H等原子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化学键,捕收剂与异极矿之间的作用方式仅为静电吸附;由于异极矿中SiO_4~-的体积比Zn~(2+)更大,在与浮选药剂发生作用时,矿物表面的Zn~(2+)往往被SiO_4~(2-)屏蔽,使得矿物溶解度降低,从而使得S~(2-)、HS~-等起硫化作用的离子很难与Zn~(2+)结合,硫化时间增长;螯合剂法有望成为异极矿浮选新的高效选别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针对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困难的问题,本文开发了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以方铅矿和黄铜矿人工混合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预处理试验结合浮选试验,研究并确定了方铅矿和黄铜矿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参数.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了硫酸预处理工艺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对铜铅浮选分离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2.45 mol/L,处理温度98.86℃,处理时间29.75 min.浮选验证试验获得了铜精矿中铜回收率98.20%,铅精矿中铅回收率95.54%的良好指标,这一结果与预测值一致且方铅矿和黄铜矿实现了高效分离.本研究为响应曲面法应用于铜铅选矿分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
通过浮选试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氧气和硫化钠对赤铜矿浮选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用适量的硫化钠预处理赤铜矿表面后可大幅提升赤铜矿的可浮性。FESEM显示硫化后的赤铜矿表面覆盖有大量碎片,在Na2S浓度为5.0×10-4 mol/L时,这些碎片的形状更加规则和完整。结合EPMA和EDS分析发现,这些碎片是新形成的铜硫化物,是促进赤铜矿高效浮选的关键。XPS分析表明,赤铜矿暴露于空气中表面极易被氧化成CuO,硫化钠优先与表面的CuO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过程中,Cu2+被还原为Cu+,S2-主要被氧化为(S2)2-和(Sn)2-。 相似文献
98.
99.
100.
GPS技术在德国测量中的应用刘殿文海军无线电所由美国开发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地、空中以及空间用户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在导航定位、武器应用、交通管制、大地测量以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