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传统的红外目标建模方案基础上进行创新, 提出了新型舰船目标红外建模方案, 使用分析几何关系, 重新构造的方法即可快速高效地建立模型, 并将方案进行扩展, 用于红外对抗场景仿真和战局推演,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舰船的红外隐身效果、航迹规划、规避机动进行仿真,进而对红外仿真效果进行了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 该建模方案具有较高精度,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外导弹与舰船攻防对抗计算机仿真问题,基于高层体系结构协议,利用MAK仿真平台实现了海面红外攻防对抗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战斗机携带红外导弹攻击舰船和舰船红外干扰的释放,从而评价海面战场中红外导弹和各种干扰对抗的性能。详细论证了该仿真平台的结构,设计了导弹、舰船、干扰弹和烟雾实体结构及模型,并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对导弹的性能和干扰措施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经过对系统仿真的实验,验证了该仿真平台中仿真实体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二维平面的随机搜索算法——蚁群优化算法不能满足三维空间路径搜索以及快速性要求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基于栅格离散方法创建空间环境地图,通过引入搜索主方向、可视域及可行域等定义将搜索算法扩展至三维空间,建立了三维空间下的蚁群优化算模型,并给出该方法的搜索流程。而后根据此模型及流程实现了仿真程序,得到仿真结果,并与传统方法做出了分析比较,得出该改进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较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背景和红外诱饵对抗环境下红外成像攻坚破甲导弹空中目标识别的难题,提出融合强判别性特征的抗干扰识别算法,将区域生成、特征学习和分类识别融合至抗干扰算法中,形成从像素至区域,再到特征识别的逐级抽象的识别框架。首先通过模拟典型战场环境,生成大量不同对抗态势下的目标特性库,作为算法研究的基础;然后由像素相似性聚类形成候选区域,完成区域“粗粒度”定位;再将提取的各区域特征输入至特征选择模块,学习强判别性的特征;最后将选取的特征输入至改进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目标的分类识别,实现目标区的“细粒度”锁定。通过逐步细化的识别机制,识别复杂战场对抗环境下的空中目标。验证试验表明,算法在不同对抗态势下的弹道图像数据集中的平均识别正确率达到78.63%,可有效完成目标与干扰之间的区分,为工程应用中的算法研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张量积分布补偿控制方法计算负荷会随着变参数维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这使得该方法在中高维LPV系统上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均匀设计的张量积分布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均匀设计获取LPV系统的离散张量,使离散数据与变参数维数弱相关.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均匀设计的张量积分布补偿控制可以在控制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控制算法的计算负荷.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处理大包线飞行参数变动时计算复杂度较高,且较少考虑结构弹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乘积(TP)模型转换和可测状态反馈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方法。其首先使用TP模型转换方法获取系统的多胞模型,然后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系统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在求取控制器时,为简化控制器结构及降低控制器阶数,将弹性模态视为外部干扰,仅通过实际可测的刚体状态参数作为反馈量来设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胞鲁棒变增益控制器可实现参考指令的有效跟踪,并保证整个包线范围内弹性模态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与远程隐身导弹总体设计密切相关的三维几何造型和雷达散射特性作了相关研究.外形隐身是雷达隐身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导弹外形细节设计的研究,分析了外形细节设计对改善雷达.隐身效果的作用.最后,针对其隐身效果对其外形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分析表明文中设计的远程隐身空空导弹能够达到设计初期所期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邵楠  张科  吕梅柏 《激光与红外》2014,44(2):167-171
针对红外成像反舰导弹导引头视景的仿真问题,建立了海面复杂红外场景计算机仿真生成系统。对于视景的空间参数,首先给出仿真在用于描述空间关系的坐标系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分析了物体和背景的空间参数解算策略;对于场景的红外特性,从各个物体的红外特性、海面背景红外特性以及大气红外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给出整个仿真系统的运行流程。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海面复杂场景的仿真,可以用于与红外成像反舰导弹相关的仿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脉冲星能为行星际探测提供自主运营、高精度的导航服务。行星际探测过程中脉冲星并非随时可见,如何选择脉冲星关系到该导航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利用脉冲星、航天器及第三天体位置关系从几何角度研究脉冲星可见性问题,证明了在绝对定位导航中第三天体遮挡与干扰问题的解的等价性并给出了基于可见性的脉冲星优先选择准则;研究了X射线探测器姿态运动对脉冲星探测的影响,引入姿态转移矩阵解决了脉冲星实时可见性问题;研究了第三天体位置对两个航天器间通讯链路畅阻的影响,给出了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相对定位导航时机。有关可见性问题而建立的脉冲星选择准则,为行星际探测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一种空空子母导弹远程攻击敌方空中编队飞行机群方案,设计了该子母弹的结构、导航及控制系统.基于高级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技术,利用M(A)K仿真平台实现了该子母弹的综合仿真平台.着重论述了该仿真平台的构成、开发过程及其关键技术,并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对子母弹的效能进行了初步仿真分析,论证了空空远程子母弹武器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