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醋蜜花生是以优质花生米和精白面粉为主料 ,经食醋和蜂蜜处理 ,配以奶油、植物油、食盐及香辛料等多种添加料 ,经过整型、烘烤等工艺制取的醋蜜花生 ,酸甜酥脆 ,营养丰富 ,是休闲旅游的理想食品。本文通过对其制取过程的研讨 ,最终确定了醋蜜花生的最佳生产工艺和配方  相似文献   
62.
63.
通过分析兑镇煤矿31102工作面巷道出现严重快速底鼓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采用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底鼓的方案.  相似文献   
64.
吴雪飞 《华中建筑》2003,21(4):70-71
规划布局形态决定着小城镇特色风貌的总体框架。以江汉平原的几个代表性小城镇为蓝本,从其形态演变和布局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出建构江汉平原小城镇特色风貌的一系列对策和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65.
该文对青草沙水库建库五年以来不同调度运行阶段颤藻种群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颤藻在青草沙水库属于非优势种群,表现广温适应性;颤藻主要检出区域随调度运营发生迁移:中上游—全库—中下游;试运营期颤藻检出率最高,稳定运营期检出率明显降低。对所有检出的颤藻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颤藻不同调度阶段密度试运营期大于稳定运营期大于闭水期,主要密度分布区域发生迁移:中上游(垦区和库首)—中下游(库中库尾),夏冬季节密度(106cells/L)高于春秋季节(105cells/L),高峰出现在冬季。  相似文献   
66.
一、前言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作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加固纤维,还是近年来的事。在过去35年中,代替通常的金属和金属合金,构成高强轻质复合材料的纤维是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芳族聚酰胺纤维等。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与它们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断裂韧性和化学抵抗力,其性质如表1所示。然而,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的低熔点、高蠕变、特别是对许多基质材料的低粘附力,可能会限制其应用。研究发现:进行放射处理,使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产生分子间交联,或提高其分子量或共聚改性,均可使纤维蠕变得到改善,熔点得以提高。许多研究还表明:对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是提高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与基质  相似文献   
67.
张祥  赵骏  吴雪飞 《风景园林》2022,29(4):83-88
在城市尺度,由于城市绿地和建筑对城市环境噪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故鲜有研究单独将城市绿地和城市环境噪声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形态相关的指标优化来提高城市绿地对区域环境噪声的净衰减量增量.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以600 m边长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通过声学模拟和校正、空间分析与统计等方法计算各单元内的噪...  相似文献   
68.
任雨菲  杨镜立  吴雪飞 《中国园林》2022,38(11):106-111
在城市双修和韧性城市的双重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其中的降温调节服务能有效缓解城市高温风险,改善人体热舒适度。在降温调节服务供需视角下,提出一套针对高温灾害问题的街区GI精准调控方法,即深化降温调节服务评估框架-识别优先级空间-实施GI调控策略-提出降温目标-模拟验证策略效益,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进行了方法实操。从需求识别到模拟验证可知:城市街区绿色基础设施对温度精准调控方法,能有效提高降温调节服务效益,为城市微小尺度级别管理提供了普适的参考框架,在高度城市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自然景观产生了巨大改变,对景观变化进行科学管护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景观特征识别是管护景观变化的重要工具,健康评价是诊断区域景观环境问题的基础。针对现有健康评价研究的不足,尝试以景观特征识别为框架,试图构建一套区域尺度下的景观健康评价方法,用于指导宏观尺度的景观管护。【方法】以鄂西北秦巴山区为例,首先对其进行景观特征类型和景观特征区域的识别。随后围绕景观健康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从景观特征改变面临的压力、景观特征的构成与格局状态以及政策响应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景观健康评价体系。【结果】最终,划定出研究区26种景观特征区域,以及5个景观健康等级。结果表明,各单元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40~0.75,平均景观健康综合指数为0.61。鄂西北秦巴山区西部整体景观健康优于东部,西南部表现最佳,不健康、亚健康、健康、较健康和很健康的景观特征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4%、23.0%、23.8%、24.6%和14.2%。【结论】揭示研究区景观健康现状与胁迫因子,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和区域现状,提出基于不同景观健康等级的“一区一策”分级分类管护模式与原则,并总结部分代表性景特征区域的整治策略,以期为区域景观管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