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40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108篇
金属工艺   91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26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82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基于CMT增材成形的焊道与焊层为研究对象,引入了焊接摆动,分析了摆动幅度对焊道精度的影响;建立了焊道搭接模型,分析了焊道间偏移量对焊道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适当的焊接摆动,可以提高熔池的流动性,降低焊道的高度,增加焊道的宽度,扩大焊道的铺展,提高焊接的精度;加大摆动幅度,焊道的宽度增大,焊道表面的接触面变大,熔池冷却过程中散热的速度变快,组织中铁素体减少,贝氏体增多;在理想状态下,最优偏移量L_0=2M/3+N/3(其中,M为焊宽,N为摆宽);在实际搭接条件下,焊道间偏移量稍小于理想最优偏移量时,约L=0.9L0时,焊道间成形最佳。  相似文献   
32.
异种钛合金协同送丝等离子增材制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丝协同等离子增材系统实现了TC4-TA2异种钛合金的增材成形,期望制备的增材构件具有良好的沉积形貌及优异的力学性能. 采用了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EDS、XRD、拉伸及硬度等测试方法分析其组织及性能. 结果表明,增材构件中存在两种微观组织形态,即分布在沉积层交界处的α相集束组织和分布在沉积层中心的α + β相片层组织. 构件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抗拉强度分别为998和1 037 MPa,断后伸长率为9.2%和5.7%,断裂呈现为脆性解理断裂. 试验结果证明,等离子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实现异种钛合金协同增材成形.  相似文献   
33.
以羧基类物质作配位剂,在A3钢板表面电沉积制备Ni–P合金镀层。镀液基础组成和工艺参数为:NiSO4·6H2O 240 g/L,NiCl2·6H2O 45 g/L,NaH2PO2·H2O 50 g/L,H3BO3 35 g/L,NaF30 g/L,pH 2.0,温度70°C,电流密度2.5 A/dm2,时间20 min。研究了镀液中羧基配位剂含量对Ni–P镀层沉积速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羧基配位剂含量增大,沉积速率减小,镀层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其适宜含量为20~30 g/L。羧基配位剂含量为25 g/L时,镀层外观光亮、结合力良好,耐蚀性和耐磨性优于未加配位剂的镀层。镀层的P含量为18.11%,属于高磷非晶态Ni–P镀层。羧基配位剂具有细化镀层晶粒的作用,使镀层表面更为平整、致密。  相似文献   
34.
由于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的滞后性、检测技术的传统性、检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效果不良好。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优化建议,旨在为相关机构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以环保为理念,基于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废旧服装的回收再利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废旧服装回收和再利用的现状,调查了废旧服装回收和再利用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废旧服装回收和再利用的建议,并探讨了关于个人废旧服装再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针对某实船在服务周期中,由于螺旋桨空泡过多,尾部产生明显振动而需整改,本文提出了3种基于结构改造改善船体尾部振动的方案。经过有限元计算对比,最终选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尾部振动且施工方便的结构改造方案,为船体局部振动加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研究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的风味物质及比较不同品种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以峰面积及峰数为指标,通过萃取头、萃取温度、吸附时间和样品量的优化,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研究发酵菜粕风味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并比较了3种代表性菜粕发酵前后风味物质及硫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是:50/30μm DVB/CAR/PDMS(DCP)萃取头,温度70℃,吸附30 min,样品量2 g,其中萃取头和吸附温度显著影响萃取效率。发酵前后菜粕的挥发性组分及含量变化都较大,发酵后风味物质的总量都显著增加,硫苷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发酵不但显著增加了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变了风味,而显著降低了抗营养物质硫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纤维材料的轴向压缩性能及其刺痒感属性,改进了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对测试过程中纤维试样与测试头接触条件的转变及对应压缩曲线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纤维轴向压缩性能判断其刺痒感属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进行纤维材料轴向压缩测试时,试样与测试头的接触条件会发生由"点接触"向"线接触"的转变,压缩性能测试应以"点接触"的结束为终结点;以纤维轴向压缩性能为依据判断其刺痒感属性时,纤维端与皮肤的接触条件应为"点接触",且应具有不少于0.2 mm的长度,并能承受不少于0.75 m N的轴向载荷。  相似文献   
40.
以高、中、低芥酸和硫甙含量菜籽为原料,微波和脱皮预处理后分别冷榨制油。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同一品种菜籽的基本品质并无影响,但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大小依次为低芥酸低硫甙菜籽〉中芥酸中硫甙菜籽〉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利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and Service Solutions)方差分析,探讨4种不同处理方式与3种不同原料对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油中α、γ维生素E和△5-燕麦甾醇影响差异显著,对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影响不显著;同一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原料对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都存在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且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更适宜通过微波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