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反应自生Cu-TiB_2-TiC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u-Ti-B4C体系的燃烧合成过程。以Cu,Ti和B4C粉末为原料按不同的配比混料球磨,制成预制块.用热爆方式引燃,原位反应合成以TiB2和TiC颗粒为增强相的Cu基复合材料,采用DTA,XRD和SEM技术对反应过程和产物进行分析.井对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Ti+B4C的反应是高放热反应,瞬间完成,随着体系中Cu的增加,反应剧烈程度降低,材料致密度提高,TiC和TiB2颗粒细小、均匀,与基体结合较好。  相似文献   
52.
为诠释柱状晶贵金属兼具优良超细丝加工性能及高电阻率的原因,采用水平连铸、水冷铜模铸造及石墨模铸造,分别获得了具有20 μm×60 μm的柱状晶、10 μm的等轴晶、以及5 μm的表面细晶+长径比约为3的柱状晶+30 μm的芯部等轴晶三晶区的三种Ag-28Cu-0.75Ni合金棒材,研究了晶粒形态、尺寸对Ag-28Cu-0.75Ni合金棒材超细丝加工性能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轴晶和三晶区Ag-28Cu-0.75Ni合金棒材相比,柱状晶棒材由于其较低的位错密度(1.78×1015 m-2)及显微硬度变化率(33.3%)、铸态断口无解理台阶,表现了出最低的加工硬化率,且铸态轴向抗拉强度高达384.6 MPa,可实现100 m以上、直径0.05 mm超细丝高效不断丝加工;加工态及退火态的柱状晶Ag-28Cu-0.75Ni合金超细丝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电阻率,经两次连续退火后电阻率高达3.68 μΩ.cm,与其较低的位错密度及加工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53.
为了制备超10 t级G115马氏体耐热钢的大型铸件,需科学评估合金元素对析出行为的影响。采用Thermo-Calc软件的TCFe9数据库对G115马氏体耐热钢的平衡析出相进行热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主元素对G115钢平衡态析出相类型、析出量和析出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G115马氏体耐热钢在650 ℃下的析出相主要有MX相(FCC-A1#2:NbC)、M23C6、Laves相和富Cu相。其中NbC的析出温度为1148 ℃,M23C6的析出温度为871 ℃,Laves相的析出温度为811 ℃,富Cu相的析出温度为734 ℃。其中C和Cr对M23C6的析出有影响,C和Nb对NbC的析出有影响,W对Laves相的析出有影响,B对各相的析出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4.
55.
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影响装甲车辆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的因素,论述了对装甲车辆红外辐射特性的模型建立及数学描述,最后对控制装甲车辆红外辐射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6.
根据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被测信号的特殊性,在常规微弱信号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专门的、针对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案,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案,能够在强噪声下有效地提取微弱信号,以求得尽可能大的信号噪声比,而所需的器件与设备极为通用,相对成本较低,检测整个过程完成的时间也较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
为获得高强度的微米孔径多孔铝,通过真空压力烧结溶解工艺制备微米孔径多孔铝,对制备过程、微米孔径多孔铝的强度及渗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环境下的压力烧结可明显促进铝粉烧结,提高微米孔径多孔铝的抗弯强度;在压制压力500 MPa、烧结温度650℃、烧结时间2 h以及烧结压力150~200 MPa条件下可获得孔隙率44%~61%、平均孔径55~230μm的多孔铝;随着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的提高,微米孔径多孔铝的相对渗透系数增大;与尺寸相同、孔结构相似的多孔不锈钢相比,微米孔径多孔铝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和较高的耐压破坏比强度。  相似文献   
58.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新型超高强度不锈钢在变形温度850~1150 ℃,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了钢的热变形方程及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模型。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降低和应变速率增加都会使钢的高温流变应力增加。应变速率相同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动态再结晶程度逐渐增加;而当变形温度相同时,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晶粒发生长大。试验钢的变形激活能为452.02 kJ/mol,热变形方程为:=6.93309×1016[sinh(0.00467σ)] 7.2154exp(),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与形变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关系为:εc=8.89×10-3(exp())0.07328,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为DDRX=947.28×Z-0.123。  相似文献   
59.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在950~1150 ℃范围内,变形速率为0.1 s-1、1 s-1时M35高速钢热塑性行为及断裂机理。结果表明:M35高速钢在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高温塑性,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线性下降,随应变速率增加相应升高。热拉伸过程中断裂机制都为韧性断裂,变形温度低于1100 ℃时断口呈韧窝状,随着温度升高韧窝直径变大、深度增加;变形温度高于1100 ℃时断口呈沿晶断裂。高温拉伸过程中,碳化物的大小、分布对M35高速钢的热塑性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外周血白介素5(IL-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IL-5及VEGF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50例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MP1组)、50例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MP2组)及50例非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对照组)进行血清IL-5和VEGF检测.结果 MP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MP2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P2组血清IL-5和VEGF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喘息与外周血IL-5和VEGF的水平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