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8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305篇
电工技术   349篇
综合类   349篇
化学工业   693篇
金属工艺   363篇
机械仪表   381篇
建筑科学   639篇
矿业工程   290篇
能源动力   142篇
轻工业   637篇
水利工程   231篇
石油天然气   372篇
武器工业   78篇
无线电   4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3篇
冶金工业   211篇
原子能技术   116篇
自动化技术   44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传统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存在输入输出摆幅小和共模抑制比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共模抑制比轨到轨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电路的输入级采用基于电流补偿技术的互补差分输入对,实现较大的输入信号摆幅;中间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获得较大的增益和输出摆幅;输出级采用共模反馈环路控制的A类输出结构,同时对共模反馈环路进行密勒补偿,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环路稳定性。提出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基于中芯国际(SMIC) 0.13μm CMOS工艺设计,结果表明,该电路在3.3 V供电电压下,负载电容为5 pF时,可实现轨到轨的输入输出信号摆幅;当输入共模电平为1.65 V时,直流增益为108.9 dB,相位裕度为77.5°,单位增益带宽为12.71 MHz;共模反馈环路增益为97.7 dB,相位裕度为71.3°;共模抑制比为237.7 dB,电源抑制比为209.6 dB,等效输入参考噪声为37.9 nV/Hz1/2@100 kHz。  相似文献   
102.
与正常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相比,低剂量CT成像可以有效减少X射线对身体的辐射,但因此产生的噪声会显著降低CT成像质量。传统的神经网络由于提取通道单一,影响了图像的特征提取,不利于低剂量CT图像的降噪。分析了基于双注意力机制和记忆与高频特征融合的神经网络图像降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3种典型网络相比,该模型避免CT图像过度平滑,可有效保留图像细节纹理。与ADNet网络模型相比在结构相似性上提升了0.005 5,峰值信噪比上提升了0.270 7。  相似文献   
103.
高光谱激光雷达是同时获取光谱和空间信息的主动遥感探测方法。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激光入射角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目标表面粗糙度会使其入射角效应偏离朗伯模型。因此,基于Oren-Nayar模型对粗糙表面建立二向反射模型,研究了入射角效应的辐射校正方法。选取8种典型的粗糙表面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各波段后向散射强度与入射角的关系,并量化了粗糙度对强度的影响。基于构建的模型,对该研究样本的入射角效应进行辐射校正。辐射校正后,不同入射角反射率的标准差均不大于0.06;与校正前相比,标准差平均改善率为67.86%。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提取目标反射特性的准确性,为高光谱激光雷达更好地为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良好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周勇  胡文彬  程普  叶泓蕤  郭东来  杨明红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3):20220485-1-20220485-9
多芯光纤光栅形状传感技术利用空分复用以及应变监测的优势,结合不同的栅点布设方案,实现待测对象的连续曲率和形状传感。首先介绍了多芯光纤光栅曲率和挠率传感原理,提出采用齐次矩阵变换的三维重构算法实现光纤的三维形状重构。为了探究不同光栅密度对实验精度的影响,利用算法编程模拟了不同光栅间距下的三维形状重构精度,依据模拟仿真的结果,建立了不同光栅间距与三维重构误差之间的关系。三维形状传感实验使用光栅间距为10 cm和5 cm的七芯光纤光栅串。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误差出现在尾点处,分别为2.56 cm和1.15 cm,占全长的3.2%和1.4%,平均误差为1.32 cm和0.62 cm,占全长的1.7%和0.8%。实验结果与仿真值比较接近,说明可以依据仿真结果对不同光栅间距下的三维形状误差进行预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合理配置测点资源,在较低的成本范围内实现高性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5.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C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光电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太阳电池、激光器等领域。作为一类典型的TMCs材料,硫化钴量子点(CoS QDs)因禁带宽度较窄而具有优异的近红外吸收特性,有望用于红外技术领域。文中采用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了CoS QDs,再用共混法制备得到CoS QDs/PDMS纳米复合薄膜,并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S QDs的平均尺寸约为5 nm,大小均匀,呈球形;CoS QDs与CoS QDs/PDMS纳米复合薄膜在红外波段均存在明显的吸收和发光特性,且复合薄膜的红外吸收特性优于CoS QDs薄膜;随着激发光波长的增加,纳米复合薄膜的光致发光(PL)峰出现了红移,表现出明显的Stokes位移效应和激发波长依赖性。CoS QDs/PDMS纳米复合薄膜优异的红外吸收和发光特性,表明其在红外探测、荧光成像、纳米光子器件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红外探测材料。  相似文献   
106.
随着近年来开源软件的蓬勃发展,现代化软件的开发和供应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开源软件自身的快速迭代和演进,也提高了社会效益.新兴的开源协作的软件开发模式,使得软件开发供应流程由较为单一的线条转变为复杂的网络形态.在盘根错节的开源软件供应关系中,总体安全风险趋势显著上升,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针对开源软件供应链,厘清了其关键环节,基于近10年的攻击事件,归纳了开源软件供应链的威胁模型和安全趋势,并通过对现有安全研究成果的调研分析,从风险识别和加固防御这两个方面总结了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7.
在电磁信号拒止的海洋环境中,基于海洋重力场辅助的水下匹配导航技术是提高潜航器导航定位精度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基于冷原子干涉的量子绝对重力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其探测精度高、可移动性强,在水下重力辅助导航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结合冷原子干涉量子重力仪最新技术发展水平,选取太平洋某典型海域,通过地形正演构建了高精度(<0.1mGal)、高分辨率(500m)海洋重力基准图,基于最近等值线迭代(Iterative Closest Contour Point,ICCP)算法实现了对潜航器水下航行误差的重力场辅助匹配校正,将初始航迹误差从约4km校正到约400m。匹配算法具有指数收敛优势,在阈值收敛误差为10-6下,算法平均收敛迭代次数44次,平均收敛时间0.0678s。通过仿真分析和“探测技术-重力场基准图-匹配算法”系统综合效能评估,论证了现有量子重力探测技术在重力辅助水下匹配导航领域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和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对系统调度、运行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该文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提出一种计及电动汽车需求和分时电价差异的区域电网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根据需求差异将并网EV分为刚性EV、快充灵活EV和慢充灵活EV 3种类型,并分别建立负荷模型。其次,考虑快/慢充灵活EV响应速度和分时电价的差异,以及常规发电机组、快速响应机组的电源特性,将该策略分为日前、模型训练和日内3个阶段。在日前阶段考虑区域电网机组运行成本和电动汽车车主支付费用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模型训练阶段,通过大量数据训练LSTM网络得到日内调度模型;日内阶段,将日前调度结果和日内超短期预测数据输入到日内调度模型中,得到日内可控单元调度计划。最后,通过日后复盘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9.
全直流海上风电场是发展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核心装备是连接中压直流汇集端口和高压直流送出端口的高压直流变压器,但目前面临高电压应力、大电流应力和高升压比等技术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模块桥臂、晶闸管阀和二极管阀的混合型模块化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子模块桥臂可分别并联至中压直流端口均分大电流及串联至高压直流端口均分高电压,晶闸管阀和二极管阀辅助拓扑实现并联和串联的换流。相比于其他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所提拓扑具有效率高、轻量化和安装容量小等优点。此外,分析了晶闸管阀未可靠关断引起的拓扑换流失败的故障特性和故障电流清除过程,提出了故障穿越策略以提高拓扑的工作可靠性,并研究了故障穿越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参数选取。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拓扑结构和故障穿越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电流测量的关键设备,复杂的物理结构导致其测量误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常规的误差检测方法是定期利用标准互感器进行比对测试,无法及时发现误差状态的劣化趋势,且经济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误差状态评估方法:采集换流站同一测量点下三台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数据,在电气物理相关性的约束下,针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主元分形,将误差评估映射为Q统计量的变化分析。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实现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测量误差的实时评估,评估精度最高可达0.2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