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39篇
无线电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耐火试验破坏过程分析,本文认为,影响钢筋混凝土单向受弯构件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是钢筋混凝的应力系数(σ/σs),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截面高度,并由33组试验结果回归得到计算公式,平均相对误差为4.9%。  相似文献   
12.
火灾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立军 《建筑技术》1996,23(12):828-830
分析火灾时钢筋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及受力状况,给出梁,板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供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对两端固定的工字钢短柱的温度应力进行试验研究,给出的温度应力估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中钢构件内力分析时,可把构件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在弹性阶段,温度应力的增加只与温度相关,但初始应力的大小决定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的温度(或时间);从构件进入弹塑性后期到莱一截面形成塑性铰可经历较长的时间,为超静定钢结构在火灾条件下利用内力重分布提供了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产某种低合金结构钢(16Mn)的高温试验研究,得到此种结构钢在恒温加载下强度折减系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恒载加温条件及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荷载水平,为钢结构建筑耐火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联合应用恒载升温热—力路径下所得ε—T—k材料模型与恒温加栽热—力路径下所得ε—k—T材料模型,构建了一种与受火钢构件实际热-力路径相符的分段叠加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分段叠加法突破了传统的恒温加载试验和恒载升温试验钢构件热-力路径,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近,作为计算分析钢构件温度应力的一种方法,可有效提高钢结构抗火设计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Q420钢材高温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某型 Q4 2 0结构用钢在高温下的强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恒载加温比恒温加载钢材的强度要小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楼板隔火能力的耐火当量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规范在规定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时,并未考虑火灾荷载和通风条件.从隔热性方面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耐火极限,以室内火灾轰燃后的房间热平衡和热传导理论为基础,以钢筋混凝土楼板火灾中背火面的最高温度相等为原则,利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出楼板的隔火当量时间,并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当量时间关于火灾荷载密度和开口因子的计算公式,可使设计方法得到简化,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强约束轴心受压钢管柱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评估强约束钢管柱的耐火性能,利用自行研制的杆系结构构件温度轴力测量装置,采用恒载升温试验方法,设5级初应力水平,6种长细比,对30根Q345钢管柱进行试验研究,揭示轴心受压钢管柱在强约束下的耐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强约束钢管柱在温升作用下的温度应力相当大,对钢管柱破坏有决定性作用,在耐火设计与评估中必须考虑。钢管柱在高温作用下,破坏前其弹塑性性质较为明显。相同长细比的构件,在较高的初始应力水平作用下,极限承载力大、温度应力小、临界温度低;反之相反。在相同初应力水平下,长细比对强约束钢管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并不敏感,但长细比大的试件为失稳破坏,破坏后变形很大;长细比较小的试件为强度破坏,破坏后变形较小。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两端固定Q345钢管柱的下限临界温度回归计算公式,可用于火灾中约束刚度不变的钢结构耐火设计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利用基于试验所建立的温度应力函数计算钢构件的温度应力,给出温度应力函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方式:当火灾中约束刚度变化不大或刚度值较大时可直接应用;当约束刚度值较小或约束刚度值因火作用而下降幅度较大时,采取分段叠加法计算较好;当双向框架柱在两个方向的长细比相差较大时,可提出利用对称虚拟框架法计算温度应力。由于温度应力的分析路径与实际结构的热-力路径一致,计算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我国钢结构耐火设计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及加温装置和特别设计的变形测量装置,采用恒载升温试验方法,对国产10个钢厂生产的钢结构用Q345(16Mn)钢进行424次试验研究.把钢材总应变分离成初始应变、自由膨胀应变和耦合应变,构造出钢材的应变-温度-应力材料模型.当结构的应力水平确定后,应变-温度-应力模型给出材料应变随温度上升的变化规律,为钢结构的高温变形计算提供支持;如果规定了结构的破坏应变,则可确定结构在给定应力水平下的临界温度用以钢结构保护层厚度计算;如果已确定结构的最高温度和破坏应变,可用该模型计算钢材的设计强度进行钢结构高温承载力复核.所建立的ε-T-k模型可直接应用于任何静定钢构件,也可近似直接应用于约束作用较小或初应力较大的超静定钢构件;当与恒温加载模型联合使用,可应用于火灾中任意力一热途径作用下钢结构的全时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