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电工技术   164篇
综合类   156篇
化学工业   338篇
金属工艺   144篇
机械仪表   221篇
建筑科学   271篇
矿业工程   65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452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57篇
无线电   2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2篇
冶金工业   114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模压法制备的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并用胶,分别填充3种分子量的环烷油和石蜡油,考察几种橡胶油对并用胶硫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油的胶料较未充油的胶料硫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变,其中最大最小扭矩、扭矩差、最大硫化速率、正硫化时间、最大硫化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缩短,而焦烧时间均有所延长;对比相同分子量的环烷油和石蜡油,环烷油对并用胶硫化性能的积极影响大于石蜡油。充油后的硫化并用胶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除冲击回弹率有所上升);对比相同分子量的两类油,填充环烷油对硫化并用胶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石蜡油。  相似文献   
112.
根据阪崎肠杆菌ompA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加入内参(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pg;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10~4 CFU;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拷贝;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10CFU/25g奶粉样品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和水煮法提取DNA,阪崎肠杆菌均在增菌10h时检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阪崎肠杆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建立基于内参的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方法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序列,筛选特异性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在体系中加入内参(IAC),通过标记不同荧光基团的Taq Man探针来监测IAC,进而实时监控整个PCR反应。按照5~50 cfu/25 g的细菌量人工污染样品,以评价所建立反应的体系。结果以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以10倍梯度稀释的菌液经水煮法提取的DNA为模板,最低检测限为4×102cfu/ml;以含有gyr B的质粒为模板,最低检测极限可以达到100 copies/μl;建立gyr B和gyr B-IAC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初始菌量为7 cfu/25 g时,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增菌6 h即可检出。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yr B-IAC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结果可靠,有利于实现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介绍了用可见分光光度检测离子色谱仪分析铬鞣液中铬含量,允其适用于大量样品的连续分析。实验证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变异系数0.32%,线性关系好,回收率为98~100.25%,准确,快速,方便是该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集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细菌纯培养、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SMRT)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联用技术对其污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纯培养技术在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芽孢。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共鉴定出14个细菌门、138个细菌属和255个细菌种。其中6份样品均存在过嗜冷菌蜡样芽孢杆菌,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23.54%,这一灭活的细菌也会影响产品货架期。此外,在IF3、IF4、IF5和IF6样品中,检测到相对含量较低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其相对含量分别为0.06%,0.01%,0.15%和0.05%。采用ddPCR技术对SMRT测序方法检测到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每克奶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拷贝数取对数后分别为5.45和4.89。结论:在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然而奶粉中被灭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增加产品腐败的风险,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结合多个技术全面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步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6.
试验通过添加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以植物乳杆菌和自然发酵为对照,目的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p H、A_W、亚硝酸盐、蛋白质分解及有害生物胺抑制作用等理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复合组香肠p H降到组中最低(p H 4.72),显著低于对照和单一的两组(p0.05);随着复合组p H快速下降,其AW下降速率也快于其他两组;且复合发酵剂有效降低香肠中残留亚硝酸盐,成熟结束,其含量显著低于国标安全规定的30 mg/kg(p0.05);添加复合发酵剂有助于香肠中蛋白质在干燥成熟期间快速降低;混合发酵剂对酪胺、尸胺、β-苯乙胺生成量的抑制作用显著强对照和单一的两组(p0.05),且整个制作过程均未检出组胺。添加植物乳杆菌和肉葡萄球菌复合发酵剂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香肠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在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逐步上升,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予以高度重视。只有做好相应的食品检验工作,才能提升食品的整体质量,从而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本文主要对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提升食品检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并为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本研究针对转基因产品中转入的目的基因以及启动子、终止子,设计了相应引物35SCP142、CPNOS165.通过对引物的调整,使PCR扩增产物的大小控制在100~170 bp,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可以检测到0.01ng的外源DNA.为了检测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类产品中的外源基因,我们又设计了NEST-PCR的两对引物35SCP318和35SCP114,并检测到了外源基因的片断.对新设计的引物进行准确度分析,即在不同的样品(包括转基因或非转基因产品)中进行检测,并经测序验证,新设计的引物35SCP142,CPNOS165及NEST-PCR的引物都有高特异性,可用于含有相应外源基因的产品检测.  相似文献   
119.
通过介绍黄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移动收费系统的实施,提出了一种安全收费方式,辅助解决收费难题。  相似文献   
120.
高抗冲聚苯乙烯专用橡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迎  于晓霞  王凤菊  王晓敏 《化工进展》2002,21(7):471-474,486
介绍了接枝聚合法生产高抗冲聚苯乙烯所使用的聚丁二烯橡胶及丁苯橡胶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橡胶的微观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支化度对高抗冲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列举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专用橡胶的牌号及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