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采用静电纺丝法在Si基底上制备了不同Mg掺杂浓度的ZnO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等手段对不同Mg掺杂浓度ZnO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发光性能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MgxZn1-xO纳米纤维的直径在50~300nm。XRD结果表明在Mg掺杂浓度低于15%(x=0.15)时,晶体呈现ZnO六角纤锌矿结构,当掺杂浓度达到20%(x=0.2)时,晶体出现MgO的分相。XPS结果表明Mg已成功掺入到ZnO纳米纤维中。PL谱表明MgxZn1-xO纤维膜具有较强的紫外发射,而可见发射几乎观察不到,随着Mg掺杂浓度的增加,紫外发光峰明显蓝移且发光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21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透射电镜等,研究敏化温度对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相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的影响,采用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布氏硬度仪,分析不同敏化温度下析出相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敏化温度处理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奥氏体;但随着敏化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界处富Cr碳化物析出增多,以颗粒状和条状形态存在,晶界处析出相尺寸在100~400 nm之间。经650 ℃敏化2 h后试样的强韧性匹配良好,综合力学性能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213.
对鞍钢新购峰景北瘦煤进行了基础成分及性能分析,在考虑煤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学优化配煤技术,对配入峰景北瘦煤的混合煤粉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率、置换比展开综合评价,从中甄选出最优配煤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鲅鱼圈分公司喷吹峰景北瘦煤的工业试验,试验期间1号、2号高炉运行状态平稳,2座高炉分别取得了提高喷吹煤量4.49 kg/t、4.14 kg/t,降低燃料消耗3.03 kg/t、2.32 kg/t的良好效果,达到了降低炼铁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4.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加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分布式发电系统凭借高发电效率、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安全可靠的系统保障脱颖而出,展现了下一代新型电力系统广阔发展前景,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广的新型分布式发电技术。该文从技术、结构、系统、应用等多个层面对以SOFC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梳理;并对综合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发电技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fuel cell,IGFC)进行介绍和碳减排分析;最后,针对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215.
采用冷冻干燥法结合固相烧结制备了具有层状孔结构的多孔钛酸钡压电陶瓷,研究了固含量对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随着固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陶瓷孔径、气孔率均减小,介电常数和极化强度均随气孔率的增大而减小。在气孔率为67%、频率为100 k Hz、居里温度TC=121℃时,最大介电常数降为571.88,相比于致密钛酸钡陶瓷介电常数有所降低,而介电损耗并未明显增大;在30 kV/cm场强下,剩余极化强度Pr为2.00μC/cm2。通过孔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多孔钛酸钡压电陶瓷得介电可调性。所制备的多孔压电陶瓷可利用内部交联孔道和压电效应在污水过滤中实现循环使用,亦可在水声换能、声呐探测、生物医学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6.
以某钢厂连铸用铬质引流砂为研究对象,采取经典的滴落法研究常用铬质引流砂对滑动水口材料(以MgO-C材料为主)的润湿、侵蚀行为的影响,探究铬质引流砂对滑动水口材料润湿和侵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铬质引流砂对MgO-C耐火材料的侵蚀程度较为严重,铬质引流砂中Cr、Si元素可通过溶解、扩散的方式进入MgO-C耐火材料内部,并对耐材基体造成侵蚀。针对本实验使用的铬质引流砂(w[C]为6%左右)来说,w[C]=12%的MgO-C耐火材料与引流砂接触角为71.9°,比w[C]=8%的MgO-C耐火材料与引流砂接触角为93.9°更容易被引流砂润湿和侵蚀,因此,在使用此铬质引流砂进行连铸生产时,尽可能选择使用C含量低的滑动水口更利于浇注顺行。  相似文献   
217.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生产正在向高速、高效、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同时大型高速冲压线的维护面临结构复杂、故障点多以及专业人员短缺等突出难题,冲压设备维护管理正经历着由事后维修、预防性维护到预测性维护的转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大型高速冲压线设备状态监控及智能维护系统J_IMS(JIER-intelligent maintenance systems),首先在三维研发软件中构建真实冲压线的数字化孪生模型,通过OPC UA通用构架实时读取高速冲压线的运行数据,打通物理冲压线与孪生冲压线的数据链路,借助Unity数据驱动去驱动冲压线数字孪生模型,从而实现物理冲压线与孪生冲压线的同步运动,通过在大量项目实际应用验证J-IMS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大型高速冲压线的设备状态监控及智能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8.
针对中海油高氮环烷基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工艺,将改性Beta分子筛与Y分子筛按不同比例复配作为酸性组分制备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负载Ni-Mo活性金属制备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BET、XRD、NH3-TPD、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两种分子筛复配对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0.0 MPa、空速0.8 h-1、氢油体积比为800∶1、预处理反应温度350℃、控制>205℃馏分转化率为50%的条件下,可生产38.6%~42.5%的汽油馏分,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或生产BTX的原料,柴油馏分十六烷值至少提高17.0。在CAT-BY2催化剂作用下,汽油馏分收率为42.5%,其中BTX含量为21.8%,研究法辛烷值为93.5。  相似文献   
219.
本文以铁路在物化阶段的CO_(2)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铁路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来源,将铁路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分为材料开采(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含运输阶段),并构建基于工序估算法的铁路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其次,基于Revit-API和C#,4个步骤实现Revit-CF的开发;最后,建立某一实际铁路桥梁的BIM模型,并应用上述方法计算该案例的碳排放。结果表明,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是最大的,占整个物化阶段的78%;在桥梁所有构件中,碳排放占比最大的构件依次是自适应简支箱梁、矩形承台、常规墩台和桩基,其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