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8篇 |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机械仪表 | 12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无线电 | 3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文中提出了一种将时间卷积网络(TCN)和门限循环单元(GRU)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TCN-GRU。首先,将采集的训练数据划分为时序数据和非时序数据;其次,将时序数据输入到TCN模型中以提取时序特征;然后,将提取出来的时序特征与非时序数据组合起来输入到GRU模型中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实现对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基于广东省佛山市某行业真实负荷数据验证了TCN-GRU模型的负荷预测能力,并通过对比多种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验证该模型具有更高精度的短期负荷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2.
173.
大规模风电接入增加了电网发生输电阻塞的概率.为克服确定性阻塞管理方法在应对系统随机扰动上的不足,基于考虑阻塞风险的机会约束规划条件,提出一种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传输备用自适应量化方法,构建了包含自适应传输备用的双层随机调度模型.该模型将线路传输备用纳入上层的机组组合模型中,针对下层的经济再调度问题,采用改进点估计法求得线路实时潮流的统计分布特性,并将结果返回上层模型以动态调整备用需求大小.同时,基于下层模型的Karush-Kuhn-Tucher最优条件,将双层优化结构合并为单层,并最终转化为便于求解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最后,通过IEEE RTS-24节点测试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能够有效缓解传输阻塞,提高风电消纳和备用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177.
光伏电站经VSC-HVDC并网拓扑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光伏发电与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系统直流电压等级不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伏电站经VSC-HVDC并网拓扑和控制策略,研究了该并网方案中光伏电站的运行特性,分析了单个光伏发电单元的控制策略和串联光伏发电单元支路故障控制策略;针对该拓扑结构中串联光伏发电单元效率易受不均匀辐照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直流侧电压斜率控制策略。在几种典型辐射情况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案可解决VSC-HVDC技术应用于光伏发电并网所面临的电压等级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8.
微电网的系统参数的设计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系统参数对下垂控制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小信号建模的微电网下垂控制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对微电网某个稳态工作点进行小信号建模,采用根轨迹方法对建立的微电网下垂控制小信号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绘出各系统参数(如线路阻抗值、有功下垂系数、无功下垂系数、滤波时间常数等)不同取值时的特征根位置,来判断其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出参数的范围。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设计出的系统参数能够满足稳定性与动态响应方面的要求,可以为设计系统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9.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精度是电动汽车电池组的重要指标。为提升SOC估算精度,在融合Sage-Husa扩展卡尔曼滤波(SHEKF)算法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算法的基础上,增加比例积分微分(PID)反馈环节,形成改进算法。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用开源电池数据集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验和分析。改进的SHAEKF算法在电池动态应力测试(DST)、北京动态应力测试(BJDST)和美国联邦城市驾驶(FUDS)等工况下的平均估计误差都在1%以内,与单纯的融合算法SHAEKF算法相比,最大误差可减小5%。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