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高拉碳补吹氧操作,控制转炉终点[C]≥0.08%,[P]≤0.015%,[S]≤0.03%;控制LF渣碱度3.0~3.5,LF末进行Ca包芯线处理,全程保护浇铸,电磁搅拌,钢水过热度15~30℃,使65Mn弹簧钢(%:0.64~0.69C、0.95~1.10Mn)平均T[0]达到22.7×10-6,钢中P含量为0.011%~0.020%,S含量为0.004%.0.015%.力学性能和组织均达到标准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2.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量规模和地理位置,在渤海湾油田开展了10余年的完井及其防砂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提出并实施了适度防砂、ECP+优质筛管、膨胀筛管、压裂充填等多种完井及其防砂方式。然而,这些完井及其防砂方式难以完全满足该油田对高产、稳产的要求。前期试验结果表明,裸眼内下入优质筛管的适度出砂技术,因其完井费用低、表皮因数低,成为该油田的主要防砂方式,截至2011年5月,先后应用在171口生产井当中。但是,随着生产的进行,多数生产井出现产能递减快、出砂严重、生命周期短等现象。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有效解决了油井出砂的难题,同时能够使油井长期保持稳产,截至2015年7月,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该油田作业已经超过了150井次,多达507个防砂层位,该技术已成为该油田后期生产井的主要防砂方式。文章分析了该油田完井及防砂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改进建议,为后续稠油油田防砂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3.
某型发动机在深化验证和可靠性试飞期间,多次出现发动机振动值异常增大现象,且在试飞第二阶段出现频率较高。对该发动机机载振动值进行统计,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动机振动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原因。最后基于假设检验原理对不同样本数据(不同试飞阶段)的发动机振动值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振动数据大部分不满足F分布或T分布,从而确定其不属于同一个样本总体,这从侧面说明该发动机振动特性随试飞时间的增加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4.
文敏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358-359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克劳斯、超级克劳斯、lo-cat和scot硫磺回收的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并进行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乌干达湖上K油田的出砂可能性和临界生产压差分析,发现储层2C的出砂可能性较大,且在其初始生产压差小于2.5MPa地层才不会出砂。为了建立其有效防砂体系,在对K油田区块储层物性(粒度分析和矿物组分分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防砂设计,并结合室内防砂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不同精度的优质筛管与防砂组合方式的模拟试验,相应提出了使用250μm的优质筛管+10~30目砾石充填的防砂措施,并将其试验产量与现场的配产进行对比,发现其可以完全满足于现场的防砂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统计了重钢铁水罐从三个高炉到炼钢厂的各工序时间,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以缩短铁水罐运转时间。在高炉与转炉之间设计了一个旋转平台用来控制铁水罐运输方向,把脱硫工位放在旋转平台与炼钢厂之间,省去铁水罐在脱硫工位开进、开出时间。新的设计蓝图可以提高铁水罐运输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固定投资,虽然还有一些难题,但是为铁钢界面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基于青砖茶渥堆过程中茶样理化特性及其中细菌种群的变化,揭示青砖茶品质形成与细菌菌群间的关联。方法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砖茶从原料到陈化一个月过程中的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其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 通过细菌种群结构主成分分析可将整个青砖茶渥堆过程分为渥堆前期(W-0)、渥堆中期(W-1~W-7)、渥堆后期(陈化期)(C-1)。青砖茶渥堆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16.9%~91.0%,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为1.04%~49.5%,属水平上,klebsiella为渥堆起始点的优势菌,Burkholderia是渥堆过程的优势属,贯穿渥堆过程的始终,Weissella为W-3中出现特异性增加的细菌菌属,渥堆后期时出现优势菌属Pediococcus。RDA显示Saccharopolyspora与pH显著正相关,Chloroplast与水浸出物显著正相关,Microbacterium和色差指标、Bradyrhizobium与含水量、Streptomyces与可溶糖、Saccharopolyspora与黄酮、蛋白质、儿茶素、茶多酚等、Caballeronia与茶多糖和咖啡碱有正相关性。结论 细菌多样性与青砖茶渥堆过程理化特征指标及理化成分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造成青砖茶渥堆过程中理化特性发生改变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8.
渤海疏松砂岩油藏适度出砂开采过程中产出砂粒随稠油进入水平井筒后容易沉积形成砂床,造成油层砂埋、油管砂堵等,因此需要分析研究砂粒在井筒中的运移、沉降规律。本文基于全尺寸井筒多相复杂流动室内试验平台,根据渤海疏松砂岩油藏的基本参数,以白油和水作为试验介质,固相采用不同粒度的砂粒,通过改变含水率、主流流量、壁面入流、砂粒直径等参数,得到了不同流动条件下的流型变化及井筒中砂床高度与井筒压降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井筒砂床高度受主流流量影响比较大,壁面入流对其影响比较小;砂床高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主流流量大于30m3/h的条件下,粒径小于20目的砂粒会形成悬浮层;随着井筒流速的增大,悬浮层含砂体积浓度变大,而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悬浮层含砂体积浓度变小。本文实验结果可为渤海疏松砂岩油藏适度出砂开采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纳米TiO2表面包覆致密SiO2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液相沉积法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了表面改性.用XRD、FT-IR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面结构表征,采用X衍射荧光光谱仪(XRF)测定SiO2包覆量随陈化时间的变化.通过煅烧失重法比较改性前后样品的失重,并用动态法测量样品与水的湿润角.结果表明在TiO2表面存在致密非晶态的硅氧化合物膜,纳米TiO2与水的湿润角增大,并且充分分散后在水中的稳定性却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0.
以碳纳米管薄膜(CMF)作为柔性基底,采用喷涂法将氧化钨(WO3)和碳源(柠檬酸)固定在CMF上,形成碳包覆氧化钨/碳纳米管薄膜(WO3@C/CMF)复合材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和水热法对材料进行后续处理,分别得到了冷冻干燥型-碳包覆氧化钨/碳纳米管薄膜(F-WO3@C/CMF)和水热型-碳包覆氧化钨/碳纳米管薄膜(H-WO3@C/CMF)。结果发现H-WO3@C/CMF中WO3具有较好的分散度。通过对钨源和碳源质量配比的研究,发现钨源与柠檬酸质量比为1∶1时所得H-WO3@C CMF(1∶1)的电化学性能更优,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 180 mAh/g,5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589 mAh/g。结果表明H-WO3@C/CMF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有望提升其储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