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无线电   67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中国电信公用数据通信的发展概况,三年来公用数据通信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中,成为国家信息化网络主干道,以及未来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32.
33.
三网融合与电信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针对已有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部署关注基于控制消息路由时延最优的问题,引入节点的介数中心性作为参数,分析了介数中心性对于控制器部署位置选择的重要性,并联合节点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数节点排序方案(MFRS)的控制器位置部署策略,将节点进行排序并分层,依据节点间的连接关系计算出控制权值,最终确定控制器位置. 仿真结果表明,MFRS的控制消息路由跳数小于基于时延的最短路径算法,且基于MFRS的网络可靠性高于基于时延的最短路径算法.  相似文献   
35.
为了适应未来10年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用户不断增强的数据业务需求提供更好支持,3GPP组织启动了长期演进计划(LTE)与系统框架演进(SAE)研究项目。针对未来数据业务具有高速、突发性的特征,演进的分组系统(EPS)对服务质量(QoS)机制进行了诸多改进与增强,通过引入默认承载、聚合资源调度等概念,真正实现了用户的“永远在线”,提高了业务的数据速率,进而最终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针对未来UTRAN与E-UTRAN网络之间的互操作场景,设计了EPS的QoS等级标识(QCI)参数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QoS参数之间的合理映射。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从固定移动网络融合(FMC)的需求背景入手,深入分析了FMC技术的本质内涵.针对国外主流运营商的经验,回顾总结了前期发展FMC的主要产品及运营策略,并结合相应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固定移动融合分步骤、分层次的整体实施策略,为国内全业务运营商未来FMC的部署与演进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7.
38.
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好网络平台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刘韵洁社会经9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都需要一个四通八达、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数据通信网络。邮电部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及时地做出了在继续加快申话网建设的...  相似文献   
39.
未来网络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成了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也推动当今互联网逐渐由"消费型"领域扩展到"生产型"领域,给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对网络的新需求,阐述未来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并对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及其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0.
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作为一种以内容为中心进行路由、缓存的新型未来网络体系架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CCN中,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网络缓存问题,现有方案主要采用ALWAYS-LRU缓存策略,然而该策略容易出现相邻节点重复缓存的问题,使得网络整体缓存效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逗留时间的新型缓存决定策略,设计了一种适用于CCN的合作缓存机制.在请求泊松到达的假设下,通过在单个缓存器对LRU(Least Recently Used)替换策略使用马尔可夫链建模,该文得到了内容在各缓存器平均逗留时间的近似计算公式.数值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相比传统缓存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缓存的效率和缓存内容的多样性,进而减少了用户请求服务的总跳数,增加了内容访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