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1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7篇 |
无线电 | 28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从Gabor滤波后的图像中提取简单有效、区分力强的人脸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长起主导作用特征(VLDF)的人脸识别算法.即首先人脸图像与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Gabor滤波器进行卷积运算,然后利用局部二元模式(LBP)算子提取滤波输出的纹理特征,并根据纹理特征的统计分布规律,采用数量可变的起主导作用的纹理模式作为人脸的VLDF特征.最后构造了VLDF人脸特征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该算法具有较小的特征向量维数和高的rank-1识别率.在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72.
73.
在流控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中,多路径并行传输利用多家乡特性实现数据在关联的多条端到端路径中的并行传输.然而,受不同路径性能差异的影响,多路径并行传输将带来接收端的数据乱序.为了减轻数据乱序的程度并提高网络吞吐量性能,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每条路径的实时带宽与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本文利用扩展矢量卡尔曼滤波对多路径并行传输中每条路径的可用带宽与往返时间进行联合预测,同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发送端未经接收端确认的数据的路径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实时准确地预测可用带宽和往返时间,路径选择算法能够减轻接收端数据乱序的程度.对于带宽敏感的多路径应用场景而言,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比Kalman-CMT算法更快,对网络吞吐量性能也有一定程度地提高;对时延和带宽都敏感的多路径应用场景来说,算法在收敛速度与吞吐量两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4.
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根据最小均方误差(MMSE)译码器判决变量的可靠性进行信道矩阵排序的固定复杂度球译码(FSD)算法.首先进行MMSE译码,然后计算MMSE判决变量的可靠性,并将其作为信道矩阵排序的依据.该排序算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传统FSD预处理阶段的复杂度,而且避免了FSD预处理阶段的串行特性,使得排序依据可并行计算,显著改善了译码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低复杂度排序算法引起的性能损失很小,误符号率仍能接近最大似然译码. 相似文献
75.
一种线性与非线性的混合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线性与非线性混合滤波算法。该算法充分结合了线性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的优点,比均值滤波器和中值滤波器具有更好的抑制噪声的能力,能较好的保持图像的边缘和几何结构细节。 相似文献
76.
探讨了作为自适应图像目标检测技术层次化数据处理流程的中层聚类和末端识别模块,给出了具体应用的几种实现算法.为加快背景抑制中全局优化聚类分割门限的求解速率,利用最优化计算理论,设计了有效平均梯度剪切的快速操作方法.在特征识别中,结合目标的形态结构研究了保持形状特性的多结构元组合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选取了一辆国六排放水平的城市公交车,在高温条件下开展了不同车辆载荷和空调是否开启的整车车载法(PEMS)测试.结果表明:开启空调和增加车辆载荷都会增加PEMS测试的累积功.在空载和半载两种情况下,开启空调均会降低NOx的排放.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半载的NOx排放要高于空载的NOx排放.在开启空调的情况下,半载和空载... 相似文献
78.
低速、 低负荷工况的排放优化是重型车降低实际道路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底盘测功机法研究了国Ⅵ重型柴油车进行LLC(Low Load Cycle,LLC)试验的瞬态排放特征,并与国内现有重型车循环(C-WTVC和CHTC-HT)的瞬态排放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重型车通过LLC试验,NOx污染物比排放分别是C-WTVC和CHTC-HT试验的比排放的15倍和7倍;LLC试验结果中PN比排放比C-WTVC和CHTC-HT试验结果高出2个数量级.因此低速低负荷工况是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点,解决低速低负荷排放是重型车实现超低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9.
试验采用50×10-6和350×10-6两种不同硫含量的燃油,对装有SCR系统的发动机进行ETC和ESC测试,研究了SCR开启/关闭情形下的排放;并采用ELPI分析了在不同条件下颗粒排放差异的原因以及细颗粒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硫含量的燃油条件下,NOx排放降低率均可以达到60%以上;SCR开启时,ETC下硫含量350×10-6比50×10-6的颗粒排放增加18%,ETC下颗粒排放均比ESC下增加30%~50%。在50%~70%负荷时,颗粒数目排放较低,低负荷和全负荷时颗粒排放较高,全负荷时最高;在负荷一定时,转速越高,颗粒排放浓度越高;使用低硫燃油,颗粒物质量排放较低,而数目排放却增多;多出的部分主要是粒径小于100 nm的超细颗粒。 相似文献
8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最大类间方差的图像分割算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图像像元点的灰度分布信息,而且充分考虑了像元点之间的灰度相关信息,构造出三维观测空间,根据各信息间的竞争性、冗余性和互补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得到比(一维)最大类间方差法更真实、准确的处理效果.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对于低对比度、低信噪比的目标,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割性能.在该算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种快速递推三维最大类间方差法,减少了计算量,节约存储空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