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射频(RF)功率放大器是辐射源射频指纹特征产生的关键器件之一,是射频指纹(RFF)产生机理和个体识别的重要突破口。设计一种功率放大器射频指纹提取实验方法,利用时域射频独特原生属性(RF-DNA)方法成功提取了功率放大器的射频指纹,并对RF-DNA指纹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功率放大器的射频指纹主要反映在幅度失真特性上,利用瞬时幅度生成的时域RF-DNA指纹能够实现对放大器个体的分类,在信噪比大于12 dB时,分类正确率在91%以上。可视化后,能直观观察RF-DNA指纹及不同功率放大器之间统计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22.
干扰和目标回波同时位于雷达主瓣时,能够改变天线口面的相位波前,严重干扰雷达角度测量.为解决这个难题,提出了基于极化信息的单脉冲处理方法,将雷达改进为双极化接收,并增加相应的和差网络,得到六路带极化信息的和差信号,带入本文设计的解析公式进行解算,可以避免角度估计中因为干扰产生的耦合误差,确保准确的雷达测角及跟踪.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在干扰条件下得到正确的角度估计,使对抗拖曳式诱饵干扰的工程实现更加简洁高效,对于提升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毫米波在颗粒环境中传输特性是毫米波通信技术的重要基础性问题。为探索毫米波传输在可控颗粒环境下的测量,基于准光学理论设计了双反射面高斯波束传输系统。该系统包含一对多张角喇叭和两个椭球聚焦反射面。多张角喇叭用于产生高斯度大于96%的高斯波束;聚焦反射面将发射波束重新聚焦,使得输出波束参数与发射波束参数相同。此外,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加扩频模块的实验方案,对准光传输系统在75~110 GHz频率范围进行了测试,得到该频率范围内整个系统的损耗。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本身的损耗仅有2~4 dB,表现出良好的传输特性。基于本系统的初步喷水实验为可控颗粒环境下传输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为弥补现有设备无法满足材料电磁脉冲屏蔽效能测试要求的不足,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CST电磁场仿真软件,研制了一种连续导体的宽带同轴线夹具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阶梯过渡段,上限频率达10 GHz,其回波损耗在6.4 GHz以下-20 dB。使用该装置对一种镀银纤维织物和一种掺金属丝织物进行了频域和时域屏蔽效能测试,并与1.62 GHz同轴线夹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宽带同轴线夹具测试时,测试样本仅需内径3 mm、外径41 mm的圆环材料,由耦合电容引入的误差更小;在频域测得的插入损耗曲线更平滑,在时域测得的波形受测试夹具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6.
27.
28.
传统的基于密码机制和安全协议的无线网络安全存在隐患,新的基于物理层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ing,RFF)方法利用发射机射频信号的细微差异来区分不同个体,具有难以克隆、伪造的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讨论了理想RFF应具备的四种基本特性,即唯一性、时不变性、独立性和稳健性,分析了在四种基本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按照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三个部分,对RFF识别相关技术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射频独特原生属性(RF-distinct native attribute,RF-DNA)、调制域和基于深度学习的RFF识别方法.最后,对RFF识别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信号类型/调制方式及对应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总结,展示了RFF识别的广阔应用前景,并对RFF识别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