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个具有时间自校验功能的信任代理模块,并将它引入到提出的框架中。给出了它在系统中的层次位置,同时指出了该模块包括的3个主要部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框架可以保证平台协议交换的可靠性,并能保证检测环境提供信息的可靠性。指出了该算法如何加强平台访问控制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并说明了该算法如何增强对等网络计算的安全性以及设计安全操作系统的网络可信路径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地下空间的利用,但遗留在地下的既有支护桩越来越多。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工程界开始重视再利用和优化既有基础设施的方法。以“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II标施工总承包土建二工区宝安站—前海站区间盾构隧道”项目为依托,为有效利用既有支护桩、降低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基坑施工效率,提出了由既有支护桩性能调查、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组合式围护结构安全性分析等组成的技术体系,解决了既有支护桩利用难、安全隐患大的问题。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既有支护桩和新建桩组合式支护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波形电压信号对电解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以直流、正弦、三角和脉冲四种不同波形的电压信号对6061铝合金进行电解加工,以表面粗糙度表征电解加工的表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三角和正弦电压信号所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介于直流和脉冲电压信号之间,且能同时提高加工效率和所得工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途径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联关系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通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作用通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可很大程度地解释其经济综合竞争力;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卫生保障方面的投资,对经济综合竞争力起到由大到小的正向影响作用,并且教育培训投资促进了科技研发投资的作用;迁移配置投资起...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一代GPS标准体系下不确定度的构成,研究了规范阶段不确定度的管理程序,给出了基于该管理程序的实例,详细分析了对圆柱规范表面模型进行相应操作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产生和评定.在此基础上给出如何应用规范过程得到的不确定度对测量认证进行指导的建议,通过对测量认证阶段不确定度管理程序的介绍,分析了新一代GPS标准体系下圆柱不确定度的产生和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生成结构高度有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了钯纳米颗粒。采用自组装方法将钯纳米颗粒修饰到Ti/TiO2表面制备了Ti/TiO2/Pd纳米电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二氧化钛纳米管、钯纳米颗粒和纳米电极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并研究了Ti/TiO2/Pd纳米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排列整齐有序,Ti/TiO2/Pd电极中Pd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TiO2纳米管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Ti/TiO2/Pd纳米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过程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英岗岭矿务局首次在东村矿建立岩移观测站,历时三年的观测与研究,取得了上万个数据。从而得出了英局采矿引起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和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8.
19.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面外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已经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和包容机匣。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破坏通常由纤维和基体间的界面开裂起始扩展到基体开裂,最后导致纤维失效。要模拟三维机织结构的真实损伤失效过程,必须考虑界面层的影响。常见的三维机织结构模拟方法把界面层的性能作为基体性能的一部分作均一化考虑,通过反向拟合实验数据来确定基体与界面层的平均性能。该方法的主要不足在于不同的机织结构拟合出的平均基体和界面层性能相差较大,无法用统一的材料参数比较准确地预测不同机织结构的失效模式和力学性能,预测能力有限。为更好地模拟界面失效的影响,有些研究在纤维束和基体之间手动引入一定厚度的界面层单元,但界面层单元的厚度牺牲了纤维的直径,且为连接纤维和基体相邻表面的不同网格,界面层单元需要很密集的网格,大大降低了计算效率。本研究通过自主开发的工具软件在纤维束和基体之间自动引入一层零厚度的界面单元,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三维机织结构的界面层破坏模式和对整体失效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新方法的建模思路并研究了有限厚度界面层和零厚度界面层中的参数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对单胞性能预测结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传统的i_p-i_q谐波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当电压不对称的情况下电流有功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会产生误差,针对这种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谐波检测法,该方法通过延时60°的方法快速获取电压正序分量,并结合数学计算获取同步旋转信号,减少了电压不对称而导致的检测误差。利用电流平均值法代替低通滤波器来滤除谐波电流,提高了检测的动态响应和准确性。同时,对于传统方法只能实现谐波总量的检测,该方法可以实现指定次谐波的检测,使检测更具灵活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改进的谐波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