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无人机集群以其灵活性、低成本和可搭载各类传感器等优势,已成为执行复杂任务的关键设备,其应用依赖于及时高效的通信,因此针对无人机集群网络的研究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无人机集群高移动性、高信息交互量和低能源存储量等固有特性,使其通信资源的管理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综述了无人机集群网络的应用场景、优势及其特点,并结合信道接入控制体制,对无人机集群的无线资源优化问题进行分类,提炼出资源优化所面临的挑战。随后从策略与方法的角度对现有的网络资源优化方案进行了总结归纳,梳理了大规模集群场景下的通信性能提升、高动态环境下的及时决策更新,以及多元异构需求下的通信满意度提升等技术难点。最后,依据研究现状与潜在机遇,结合新兴技术的应用优势,对无人机集群网络的技术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复配普洱茶的品质成分差异。方法本研究以普洱茶、灵芝、三七、绞股蓝为实验材料,设置添加量为0.2、0.4、0.6、0.8、1.0g的灵芝、三七、绞股蓝与普洱茶3.0g进行调配,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灵芝、三七、绞股蓝对普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复配普洱茶最佳配方,测定并分析复配普洱茶主要内含成分的差异。结果以普洱茶3.0g,灵芝0.4g,三七0.4g,绞股蓝0.4g混合配置成的4.2g的复配普洱茶的感官品质最佳,为75.93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的含量均最高,含量分别为38.1%、11.2%、4.62%、4.53 mg/g。水浸出物含量高于普洱茶,黄酮低于普洱茶。以普洱茶3.0g,灵芝0.8g,三七0.2g,绞股蓝0.6g混合配制成4.6g的复配普洱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含量为5.52%,高于普洱茶的氨基酸含量。复配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黄酮含量与感官审评得分高度相关,A1B2C2、A2B3C1、A3B2C1 3组的内含成分较高。结论复配普洱茶内含成分优于普洱茶内含成分含量,该研究确定了灵芝、三七、绞股蓝与普洱茶在不同内含成分上的最佳配比,给复配普洱茶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是云南省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养身、贮藏价值,在我国茶叶市场份额中占比较高,用其制成的茶汤色泽明亮、滋味醇厚,更有清胃生津、去油解腻的功效。当前伴随产业规模扩大、竞争格局调整,生产经营者对于普洱茶蕴藏的经济、文化价值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相关工艺体系也不断成熟。本文主要聚焦普洱茶贮藏过程,对其含水量、多酚变化状况、相关性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是促成普洱茶多酚类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水分的增加有助于加快普洱茶发酵进程,缓解其苦涩口感,同时促进茶色素的累积。因此,在加工、渥堆过程中,要科学控制含水量,促进其滋味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国鑫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2)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跨地区化.各分支机构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对于实现互通和兼容的需求也日趋迫切,用户的需求造就了虚拟专用网技术的诞生.目前,可以实现这一需求的VPN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专利为技术保驾护航,清楚技术的专利申请脉络,对技术的改革创新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专利申请分析为基础,对VPN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周窑矿主斜井需穿富水含水表土施工,设计了冻结施工技术与参数,现场监测了钻孔盐水系统温度、筒壁冻结岩层温度、井筒变形.监测结果表明筒壁岩层冻结效果良好,井筒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在不断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交叉融合下,基于无线传感自组网及边缘网关,应用边缘计算,设计实现了 一种智慧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架构,传感层以CC2530芯片为核心分别构建了传感型采集节点和控制型节点;采用正三角形网格的节点部署方案,高质量实现了无线传感网构建.边缘网关以STM32F103ZET6 MCU为核心,一方面负责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各节点进行数据通信,完成边缘计算并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WiFi、4G/5G等通信模块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把采集到的数据封装处理打包传输到服务器端,实现边缘网关作为连接传感节点与服务器监控中心的相应功能.应用层通过EMQTT服务器和Node-RED搭建云平台构建,用户可以通过PC端、手机端登录数据处理中心的WEB服务器,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控制及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在回路”和“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规模大,实体多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飞机虚拟维修训练系统不同层级的仿真模型的可信度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种基于二级层次模型的复杂仿真训练系统的可信度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可信度评估量化方法,实现了对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量化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典型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对可重用复杂仿真系统实现精确地量化评估;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仿真系统的改进方向,对其提高仿真效果和实训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