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7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cylinder head, cylinder liner, piston assembly and oil film) are treated as a coupled bod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of the coupled body, a coupled three-dimensional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in-cylinder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was built with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boundary coupling method, in which the coupled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in-cylinder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was adopted. The simul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influenc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ce non-uniformity in heat transfer among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on the generation of in-cylinder emis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non-uniformity in heat transfer amo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eneration of in-cylinder NO x emissions. The heat transfer space non-uniformity of combustion chamber components has little effect on soot formation, and far less effect on soot formation than on NO x . Under two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the soot in cylinder is different by 1.3% when exhaust valves are open.  相似文献   
42.
一种新型聚能爆破切割水下废弃油井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探索出一种新型聚能切割水下废弃油井的方法,用空心金属球与成型穿孔弹相结合以代替传统的线型聚能切割器.利用多个空心金属球之间接触的可移动性,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其外形;利用空心金属球的聚能效应和密封性,可以达到很好的水下爆破切割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串并网路重炮概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现行使用的爆破器材特点,从考虑毫秒雷管的延时精度出发,以串并网路为例,分析了爆破网路设计的特点,计算出重炮概率,以避免重炮发生,有效控制单响药量.  相似文献   
44.
大连地铁208标段,部分下穿魏台桥和西部大通道桥,影响里程为90 m。该区间为浅埋段且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拱顶距离桩基平均为2 m,最近处与桩基几乎贴合。采用非对称毫秒起爆的爆破方法,上部掏槽眼位布置在底下,以加大掏槽部位至桥桩距离和减小掏槽爆破对桩基的振动影响。扩槽眼和辅助眼采用左右交替布置,内圈眼和周边眼采用间隔布置,因爆破时差作用从而引起对桩底左右两侧产生不同的震波,达到对桩基更好的保护作用。采用非对称起爆方法的成功实践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焊接界面进行传热分析,计算出急冷后融化层温度低于非晶合金材料的晶化温度,论证了采用爆炸焊接方法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可以使材料保持原有的非晶态.  相似文献   
46.
本文描述了在Visual C 中不使用常规的对话框资源模板的情况下,动态创建对 话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运行时在内存中直接建立对话框资源,使用起来更为灵 活。  相似文献   
47.
利用高导热率、传热性能好的传热工质(纳米流体)替代传统冷却介质应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中,通过纳米流体流动特性的基础研究,为其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支持.因此,利用试验方法对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以期对纳米流体的流动机理进行详细的探讨,从而推动纳米流体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纳米流体的黏度增加值不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加值降低;而相同入口速度状态下,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比纯水更为活跃,漩涡数量增多,质量传递特性增强,且随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流动湍流效应增大.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发现纳米颗粒在纳米流体流动过程中存在强烈的旋转作用,从而出现微湍流流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了纳米流体的湍流流动效果.  相似文献   
48.
提出了一种在铜基体表面制备弥散强化覆层的新工艺。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纳米Al2O3颗粒与铜粉的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预压实并通氢烧结到铜基体表面,最后用水下冲击波爆炸压实使得弥散强化覆层密实并进一步与基体结合。微观组织检查显示,弥散强化覆层充分压实,形成致密体,纳米Al2O3颗粒均匀分散在覆层中,覆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对断口形貌分析显示,弥散强化覆层在晶界处断裂,晶界断裂处产生局部的韧窝。  相似文献   
49.
金马大厦折叠爆破拆除塌落与爆破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大连金马大厦双向折叠爆破拆除工程实例,回归分析了大楼拆除爆破振动和塌落振动的衰减规律,得到了K值和α值。分析了振动波形的时间历程,整个波形主要有2次爆破振动和1次塌落振动。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振动的速度及频率特征,结果是塌落振动比爆破振动速度更大,是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的主要因素;塌落振动比爆破振动的频率更低,更易引起建(构)筑物共振,因此振速和主振频率应作为城市爆破拆除的安全判据。  相似文献   
50.
将所有燃烧室部件(气缸盖-气缸套-活塞组-润滑油膜)作为一个耦合体,在对耦合体进行瞬态传热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分区求解、边界耦合法建立缸内工作过程与燃烧室部件的耦合传热计算模型,从而实现缸内工作过程与燃烧室部件的耦合仿真模拟,以此考察燃烧室部件传热时间非均匀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部件表面的非均匀温度分布对常规金属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十分微小,对传热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幅度也小于1%.因此在常规柴油机整体性能的准维模拟预测中,可以忽略燃烧室部件传热时间非均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