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99篇 |
金属工艺 | 23篇 |
机械仪表 | 17篇 |
建筑科学 | 31篇 |
矿业工程 | 27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21篇 |
水利工程 | 16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3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 |
冶金工业 | 35篇 |
自动化技术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面对大自然塑造的不同地理空间单元,人类为获得生存的话语权,不断探索出应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存智慧,营造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场景。从营造的角度,首先界定乡土景观营法,分析其内涵与策略,以鄂西南土家族为例,探索在万山稠叠、坡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乡民创设出的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乡土景观营造方法,分述了地法、农法、水法、居法、匠法、礼法的具体措施、营建智慧和相关经验,总结其价值所在,以期让人们重新审视乡土景观营法,留住乡土景观营造之本,指导当前乡土建设,固守鄂西南土家族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322.
简述了车辙分类、形成机理和车辙的防治,对北京市车辙治理中存在的铣刨加铺厚度的确定、层间粘结材料的选择和渗透粘结效果、治理后路面实际使用功能与试验设计目标存在偏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3.
双边LCC(DS-LCC)拓扑因其具有不依赖负载的恒流输出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但传统对称参数设计方法并未充分利用其设计自由度高等优势,使系统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针对该问题,在不改变系统主要参数前提下,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参数设计方法以提升系统效率,即通过改变两个补偿电感配比来重新设计补偿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补偿电容实现了逆变器软开关,确立了最佳效率点的参数配比。最终通过搭建3 kW实验样机验证了系统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效率最高达到92.7%,且在全功率范围内,比优化前的系统效率提高了1.3%~1.4%。 相似文献
324.
325.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是新能源并网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研究可再生能源经VSC-HVDC接入对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送端分别为光伏发电、水电和火电的三送端三受端的六端柔性直流输电仿真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经VSC-HVDC接入时的系统特性进行研究。送端中光伏并网系统为两极式并网结构,经LCL滤波电路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选取了MPPT和双闭环控制算法后推导了LCL滤波电路的参数公式,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性较大的光伏发电接入后,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仍可稳定运行,验证了六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和参数计算的正确性,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协调控制研究提供了仿真基础。 相似文献
327.
1H NMR化学位移被广泛用于研究缔合体系溶液微观结构和溶液热力学性质.本文基于局部组成思想和双液理论,提出了一个半经验的缔合体系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关联模型,模型中含有两个代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待定参数.利用新提出的模型,对不同的缔合体系进行了关联,包括自缔、交叉缔等缔合体系.关联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种不同缔合形式的缔合体系1H NMR化学位移随浓度的变化关系.同时利用模型参数中含有的温度关系,预测了同一体系在不同温度时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预测偏差和模型自身关联偏差基本在同一数量级上. 相似文献
328.
搅拌针上螺纹分布情况会对搅拌摩擦焊接头内部材料流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接头成形及力学性能. 采用锥形螺纹搅拌针和阶梯形正反螺纹搅拌针进行2A12-T4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搅拌针下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横截面形貌、显微组织、拉剪性能及接头断裂位置. 结果表明,两种搅拌针下接头横截面形貌均呈现“碗状”. 然而,在阶梯形正反螺纹搅拌针焊接下搭接界面后退侧出现特有的“括号”形貌. 相对于锥形螺纹搅拌针,阶梯形正反螺纹搅拌针下的接头热力影响区与热影响区晶粒分布相差不大,但焊核区晶粒细化程度更加明显;接头在焊接速度80 mm/min下可获得最大拉剪性能,其值为10.39 kN. 阶梯形正反螺纹搅拌针下接头界面后退侧出现的“括号”形貌阻碍了裂纹向焊核区进一步扩展,断裂模式表现为拉伸断裂. 相似文献
329.
采用岩石声波、声发射一体化监测装置,系统地研究三轴多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超声波波速与声发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岩石的超声波波速和声发射活动与应力状态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加载阶段,超声波波速上升,声发射活跃,卸载阶段,超声波波速下降,声发射平静,应力级数越高,这一特征越显著。(2) 盐岩的声波、声发射特征与试验围压应力密切相关。围压水平越低,应力循环试验中岩石波速变化率越大,声发射事件数量越多;围压水平越高,岩石超声波波速变化率越小,声发射事件数量越少。五级应力荷载试验中,围压条件为5,10,15,20 MPa时盐岩的声发射事件数量分别为1 026,703,361和206个,显示了“围压致密效应”。(3) 分别应用卸载模量、裂隙密度和Felicity比表征盐岩的损伤演化。结论认为:盐岩的裂隙密度和Felicity比变化与岩体承载破坏特征较为一致,可以较好地反映盐岩的损伤破裂过程,而利用卸载模量表征盐岩损伤误差较大,这是由于盐岩特殊的黏塑性变形特征造成的。 相似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