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篇 |
综合类 | 42篇 |
化学工业 | 39篇 |
金属工艺 | 27篇 |
机械仪表 | 28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19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36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29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3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14篇 |
自动化技术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12.
BG110T抗挤套管的试验研究(上)—残余应力、平均壁厚、屈服强度对临界抗挤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结合BG110和BG110TT套管的研制开发,系统研究了轧管热处理工艺对套管残余应力,壁厚公差,屈服强度以及临界抗挤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型设计采用壁厚正公差,采用多机架均整及严格控制回火 度与矫直温度,可使套管屈服强度提高。残余应力降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套管的抗挤毁性能,当残余应力控制在100MPa以内,壁厚公差控制在+8%左右时,套管的临界抗挤压力可达到API标准值的1.6倍。 相似文献
13.
润滑条件对超深冲IF钢成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润滑条件下钢板FLD和LDH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润滑影响了钢板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变路径,但对FLD0没有影响;润滑对LDH0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光敏变色真丝印花绸的研制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敏变色染料分子结构及性能入手,采用绿色环保型螺环类微胶囊变色染料及低温型粘合剂,通过特殊的作涂料印花工艺技术匹配,提高变色染料在真丝绸上的使用寿命和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使光敏变色产在真丝绸上印花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采用室内实验对注水前后实际岩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条件的化学动力作用加速了碎屑组分中的长石类矿物尤其是斜长石的溶蚀,同时生成了新的高岭石晶体并分布于细小孔喉,但对碳酸盐类矿物的影响较小。注水冲刷等物理动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储集层泥质矿物总量的降低和粉砂—极细砂级石英颗粒的缺失,且主要发生在物性较好且优势渗流通道较发育的层段。在储集层孔喉变化方面,注水开发既使相对较大孔喉增加,改善了储集层的渗滤条件,也使孔喉分选程度降低,加剧了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宏观参数变化看,注水开发致使储集层总体平均有效孔隙度降低4.63%,而总体平均有效渗透率上升8.93%,原始物性不同的储集层注水后物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图7表3参15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金陵分公司RFCC装置油浆循环系统换热设备应用超声波防除垢技术工业试验的情况。通过对油浆循环系统积垢成因及垢物的分析,简述了超声波防除垢的作用机理。工业试验表明:RFCC装置油浆循环系统应用超声波防除垢技术是可行的,除垢设备本体能够满足在线运行的工况要求。向换热器管程油浆(350℃)辐射超声波能量,壳程介质进出口温差提高了3-5℃,总传热系数呈波浪线状变化,除垢器连续运行六个月,油浆循环系统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19.
东海西湖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钻探,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描述和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能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区域的单区温度与压力场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剖面现今流体压力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三大系统,断层对超压的分布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压场演化可分为原始积累,部分释放和再积累三大阶段,超压系统为半封闭型,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是其增压的两大主导机制;剖面流体势呈“双层”结构,流体势分布的相对低值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