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2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旋、无粘和不可压缩的理想液体,根据Winkler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建立了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系统的振动方程。为简化计算,根据梁的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来处理,利用振型函数的正交性求解了Winkler弹性地基上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振动频率。最后,为便于工程应用,结合工程实际讨论了无量纲参数对矩形贮液结构液-固耦合振动频率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工程结构中矩形贮液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从温度应力出发,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四边固定板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基于"分布式"裂缝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四边支撑板的有限元模型,并对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温度、重力以及温度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裂缝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钢筋混凝土四边固定板温度裂缝的形态特征,即仅在温度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四边固定板将在楼板中...  相似文献   
23.
结构图可以看成是结构原理图与微分方程两者的结合,它可以形象地把控制系统各个环节区分开来,以便于研究各环节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既补充了原理图所缺少的定量描述,又避免了纯数学的抽象运算.本文针对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基于结构图的建模方法,结合一个具体算例构建其结构图并进行仿真分析,体现了该方法的简便性;采用经典的Ne...  相似文献   
24.
为使平立面不规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扭性和整体性,更好地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本文提出了设置金属阻尼器来控制结构平面不规则和立面不规则参数的设想和实现方法,并对一栋9层的L型平立面不规则结构在设置金属阻尼器前后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动力时程分析表明,设置金属阻尼器不仅能够有效消耗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水平位移,而且在控制扭...  相似文献   
25.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以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震分组、高宽比、长宽比、刚度,质量和面积为主要影响因子,以隔震后结构的最大层剪力比和支座最大位移作为输出结果,建立一个隔震初步设计系统.经25个训练样本对该网络进行训练后,利用15个测试样本对网络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与实际设计结果的对比,网络的平...  相似文献   
26.
针对多孔砖砌体结构,分别进行了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及其基于特征值实现法(ERA)的模态实验分析,通过对比表明3种方法分析的结果较为吻合,说明了识别的结果的正确性。根据识别出的频率,得出了损伤前后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墙体的开裂,刚度迅速下降,极限荷载以后刚度衰减趋于平缓,表明损伤识别分析结果与多孔砖砌体压剪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7.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简称WMRA)理论,建立结构时变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时变非线性力学行为。首先,以描述隔震支座的迟滞非线性Boucwen模型为研究对象,引入3阶有效数值差分技术,将运动方程中非线性模型的恢复力增量进行线性化,形成递推观测方程;其次,基于WMRA理论,将观测方程中每一待识别参数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展开,将模型参数识别问题转化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小波重构系数的估计问题;最后,分别采用数值模拟、串联隔震体系(serial seismic isolation system,简称SIS)振动台试验测试数据,识别结构及隔震层参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验证该识别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隔震结构在施工、运营期各阶段状态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8.
基于模型现场试验测试,研究了环境温度与运营环境状态(附加质量、行人步行频率)等非结构因素对钢?玻璃组合人行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建立了温度与结构模态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附加质量与行人步行频率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天内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模态频率变化可达2.17%,阻尼比变化达87.1%,同时给出了前3 阶竖向模态频率关于温度变化的一次线性拟合表达式;附加质量作用下由结构端部到跨中,结构模态频率逐渐减小,阻尼比逐渐增加,且随着附加质量的增加模态频率降低,阻尼比显著增大;由大量试验数据统计规律可知行人作用下步频对结构模态频率影响较小,结构频率略有减小,模态阻尼比显著增加。因此分析非结构因素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对结构健康检测和损伤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杜永峰  韩博  李虎 《工程力学》2022,39(12):190-201
基于齿轮机构对形状记忆合金(SMA)丝非比例拉伸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SMA-摩擦阻尼器,并阐述了该阻尼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对SMA丝进行循环拉伸试验,考察了加载幅值、加载速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对齿轮摩擦单元和SMA-摩擦阻尼器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摩擦材料、预紧力以及位移幅值对单次循环耗能、割线刚度、等效阻尼比和自复位率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MA-摩擦阻尼器的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所用复合树脂材料较黄铜材料出力更大,性能更稳定;新型阻尼器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及自复位能力,可实现大行程设计;利用OpenSees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力学模型和材料本构二次开发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0.
高效神经网络训练及其在桁架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变模态相对变化率作为损伤指标,探索了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对桁架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利用ANSYS的命令流语言APDL编写二次开发程序,实现结构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模态自动求解过程,并定义APDL中多维数组参数,将不同损伤工况下计算得到的模态参数存储于外部设备。在人工神经网络训练阶段,再借助于Matlab软件的外部文件调用功能,将模态信息加以批量提取。数值仿真表明,本文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模式,且仅用一阶应变模态改变率就可实现对桁架结构的损伤识别,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