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25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以大豆皮为原料,采用酸解法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43)正交实验,研究了料液比、硫酸浓度、酸解时间、酸解温度对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得率及聚合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解温度是影响大豆皮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硫酸浓度,酸解时间跟料液比在此实验范围内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制备大豆皮微晶纤维素的最佳工艺为温度95℃、硫酸浓度3%、酸解时间60min、料液比为1:10(g/mL)。在此最佳条件下,微晶纤维素的得率达到30.12%,聚合度为312。  相似文献   
92.
柘树果实的抗乳腺癌活性部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柘树果实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细胞模型,通过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评价柘树果实石油醚浸膏、乙酸乙酯浸膏、以及正丁醇浸膏粗提取物部位的功能,实验发现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性,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IC50分别为:75.4 μg/mL和66.8 μg/mL。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采用单晶X衍射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2 种晶体主成分,分别为4’-O-甲基-吡喃异黄酮、吡喃异黄酮。采用MTT方法对获得的2 种单体进行抗乳腺癌活性研究,发现吡喃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6.7%。结果表明,柘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含有抗乳腺癌成分,且分离得到2 种类异黄酮化合物,其中吡喃异黄酮体现出一定的抗乳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9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龙眼核中多酚物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龙眼核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龙眼核多酚物质含量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龙眼核多酚物质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77.4℃、浸提时间4h、料水比1:20(g/mL)、浸提2次,以焦性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龙眼核多酚物质一次提取含量可达21.7079mg/g。结论:曲面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拟合性好,此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94.
龙眼核多酚物质的液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龙眼核抗氧化能力与成分的关系,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离法、HPLC-ESI-MS分析法和DPPH抗氧化能力测定法等对60%乙醇提取的龙眼核多酚粗提物进行分析研究,鉴定出11种物质,其中6种为多酚,确定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最强;进一步对经大孔树脂AB-8柱分离后的乙酸乙酯相各流份进行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测定,得知与抗坏血酸相比,流份Fr1~Fr16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流份Fr7、Fr8抗氧化活性最强。结合化学分离结果分析,流份Fr7经反复重结晶,得到较纯的没食子酸,其抗氧化能力较强,与抗氧化分析实验结果相一致。低极性萃取相抗氧化能力最强也表明龙眼核中含有丰富的小分子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采用黑曲霉固体发酵法制备的酶制剂降解麦麸,以酶解液为原料,采用D201#大孔树脂对阿魏酸进行分离提纯,探讨了上柱工艺条件和洗脱条件对离子交换的影响,确定最适离子交换操作工艺室温下,料液阿魏酸浓度在2000mg/l~3000 mg/l之间,pH值为9.0,上柱流速为1 ml/min;洗脱剂配比(V/V)为无水乙醇水盐酸=60364,洗脱流速为1 ml/min.在该操作工艺条件下,阿魏酸收率达97%以上,且经过薄层层析法验证纯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6.
阿魏酸在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可食性膜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液中添加0.5mmol/100ml的阿魏酸能增加膜的机械强度,降低膜对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透性,同时,采用阿魏酸处理较易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与花生油或玉米淀粉组成的复合膜。阿魏酸能改善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可能机理是因为它增加了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  相似文献   
97.
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酱油酿造过程中,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浓度对不同米曲霉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在一定的盐浓度下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才是更客观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采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从玉米芯中提取对香豆酸,而后采用酶法水解残渣制备低聚木糖。提取对香豆酸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玉米芯∶提取液)1∶10,氢氧化钙用量0.1g/g玉米芯,室温下提取24h。在此条件下,对香豆酸提取率为10.66mg/g。提取对香豆酸后的残渣用清水洗至中性,在料液比1∶15(玉米芯∶提取液)的条件下,用木聚糖酶酶解,经响应面实验得其最佳工艺条件:酶添加量8g/L、温度55℃、pH5.0、时间8h。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生的还原糖含量为155.84mg/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79.61mg/g,平均聚合度为2.43。   相似文献   
99.
甜玉米籽粒及其芯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市售的鲜甜玉米及其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以甜玉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相对含量较多的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在一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下,对其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萃取条件为:样品在萃取瓶中于60℃预热35 min,采用以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涂层的萃取头在60℃下萃取35 min。结果表明,本试验在玉米中共检测鉴定出24种挥发性物质、在玉米芯中共检测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与甜玉米气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80~140的C4~C9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酯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类、烃类物质,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鲜甜玉米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再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阿魏酸酯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的副产物,通过评价麦麸、玉米麸皮和蔗渣发酵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探讨它们作为饲料的可行性。研究了硝酸钠、硫酸铵和碳酸铵等氮源对黑曲霉固体发酵所得的水提液和残渣中的可溶性固形物、阿魏酸、低聚糖、氨基态氮、核黄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在以麦麸为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以硝酸钠为无机氮源发酵所得水提液的营养价值最佳,但蛋白质含量却比未发酵麦麸减少了36%。另外,蔗渣发酵后其核黄素和蛋白质含量却大大增加,分别是原料的50倍和2.5倍,但在玉米麸皮发酵产物中增加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