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当今社会手势识别应用度逐渐提高的热点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手部及背景环境等21个特征点检测的手势识别算法。首先采用数据流处理机器学习应用开发框架,对图像进行变换与渲染,定义5个手指二维向量的相关角度;然后根据经验确定手指弯直状态改变的阈值角度,通过5个手指不同弯直状态的组合表征不同的含义;同时进行鲁棒预测控制,降低了相关的外部干扰与建模误差,提高了图像识别的精准度。采用公开数据集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平均识别率达到95%,提高了识别的精准度,为人机交互手势识别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23.
过渡金属原子掺杂硅团簇不仅可以提高硅团簇的稳定性,还可以使其产生许多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新能源和材料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程序卡利普索,对CoSi16-和Co2Si322-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构优化发现,CoSi16-和Co2Si322-团簇基态结构分别为Co原子被包裹在Si笼内部的高对称D2d和D2h点群对称笼状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分析了两体系的磁性和键级等特性。此外,根据拟合的光电子能谱、红外和拉曼光谱,对两体系的主要特征峰进行了归属分析。最后,研究了体系的热力学特性,讨论了热力学参数Cv和S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4.
针对Storm系统提供的监控信息不全面且无法直接获取、监控粒度固定的问题,设计和实现一个自适应粒度的可视化监控组件。采用自适应粒度监控算法提供不同粒度的控制数据,结合网络文件系统、数据库和腾讯云图技术,从Storm UI和日志文件中获取、存储和统计拓扑运行状态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在网页中动态地显示监控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监控组件能够准确地追踪集群和拓扑状态变化,从多拓扑和单拓扑的角度可视化监控数据,提高监控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直观性,支持系统资源管理和调度策略调试。 相似文献
25.
针对芯球结构具有成本高且弯曲时易在内壁卡住的缺点,考虑使用空心芯棒代替有球芯棒。针对不同几何尺寸的管材,讨论了空心芯棒形状参数的确定方法。借助数值分析手段,采用Abaqus软件针对不同规格的管材、不同空心芯棒的空心段厚度和长度进行了大量冷弯数值模拟,并对成形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心段长度对管材冷弯成形的影响相对较小,空心段厚度影响较为显著。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到了空心段厚度选取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空心段长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得出了薄壁管冷弯的空心芯棒的空心段长度选取宜在80~120 mm,为弯管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新西兰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压力越来越大,灌溉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和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研究显示,实施合理的水资源储存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当地的水资源压力,而水库的兴建可以增加当地对于年际与年间水资源波动的抵抗力。然而,项目在上马的过程中遭到了各方非议,有政府投入,但也需要更多民间资本的介入。澄清了众多宣扬大坝危害的不实言论,并论述了不建大坝对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事实证明,大坝能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危害。呼吁社会各界理性看待储水设施在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FLUENT软件模拟研究LNG在空温式气化器翅片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采用VOF多相流模型捕捉管内气液两相区的流型,结合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变化分析不同流型对气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翅片管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温度场和气化率分布。结果表明:LNG在翅片管内的流动沸腾过程依次出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状流3种流型;管内流体与管外空气的换热存在滞后效应,沿管长方向流体的热量增加。气化过程中,管内不同流型对应的局部传热系数不同,近壁面滑移气泡的数量对管内换热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局部传热系数与气相体积分数呈倒U型关系,当气相体积分数为0.45时,局部传热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28.
车用动力转向装置是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完成车辆转向功能,其中转向系统的液压转向泵是车用动力转向装置的能耗部分.开发用于实际车辆行驶状态下测量车用液压转向泵驱动转矩的转矩仪,将其用于FTP75模式下车辆行驶过程转向泵能耗的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车用动力转向泵动力特性的研究,以及其能耗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脱水泥饼是工程泥浆经压滤脱水后形成的块状产物,经装卸、转运等处理环节破碎成尺寸不一的碎散体,其堆填体具有明显的双孔隙特征,由块体间的大孔隙和块体内的小孔隙组成.为了指导泥饼堆填作业,对泥饼堆填体的压缩性及渗透性开展研究.利用大尺寸固体废弃物压缩-渗透装置模拟了泥饼堆填过程中上覆荷载增加,泥饼堆积单元体逐渐被压密的过程,并利用CT扫描对压缩后泥饼块体间大孔隙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泥饼堆积单元体在压缩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泥饼堆积单元体试样随着上覆荷载增加逐渐被压密,泥饼间孔隙与泥饼内孔隙的尺度差异逐渐减小,双孔隙特征减弱.在上覆荷载为295 kPa时,试样空气孔隙率为5%,此时试样已成为均质块状泥饼,对应压实度为0.87,试样透水性已由初始阶段(0 kPa)的中等透水等级转变为弱透水等级.考虑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建议将0.85作为泥饼堆填作业过程中的压实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