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7篇 |
免费 | 359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8篇 |
综合类 | 228篇 |
化学工业 | 373篇 |
金属工艺 | 221篇 |
机械仪表 | 231篇 |
建筑科学 | 491篇 |
矿业工程 | 169篇 |
能源动力 | 99篇 |
轻工业 | 480篇 |
水利工程 | 428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篇 |
武器工业 | 138篇 |
无线电 | 3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9篇 |
冶金工业 | 115篇 |
原子能技术 | 27篇 |
自动化技术 | 5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41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237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79篇 |
2013年 | 213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184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压弹射装置内弹道二维模型及发射腔内流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压弹射装置中火药先燃烧积聚成高压气体,后瞬间打开,弹射弹丸攻击目标。为了掌握这一过程中发射腔内流场的复杂变化,建立了高压弹射装置内弹道二维气相模型,采用Runger-Kutta算法和MacCormark差分格式耦合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所得的压力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进一步根据计算得到发射腔内气体压力、速度等参量的分布情况,分析发射腔内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弹射关键阶段在弹丸启动的较短时间内,高压气体大小和分布是影响弹丸弹射效果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82.
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发射装药多点点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内药量大,轴向点传火距离长,点传火条件复杂等问题,对设计的多点点传火结构建立了两相流计算模型。控制点火位置发火的数目,得到了几种传火管内的火药流动过程和燃气释放规律。对同一规格的传火管在相同装药量下,分别采用单点点火、两点点火及多点点火三种方式点火,对所得到的点传火时间、点传火压力及空隙率等反应点传火特性的特征量进行了对比。结合大口径平衡炮多点点火试验结果,验证了多点点火技术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单点点火和两点点火在3.3 ms左右仍有火药仍未点燃并出现明显堆积现象,而多点点火在2.43 ms时火药已经接近全部燃完,且各特征量分布较为均匀。为此,在大口径长药室平衡炮以及其它一些装药量大的大口径火炮中采用多点点火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传火时间,增加点传火安全性,抑制火药堆积。 相似文献
83.
镁金属微粒非快速燃烧反应模型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镁金属微粒的燃烧特性,基于Arrhenius定律,建立了镁颗粒非快速反应速率的一维球对称准稳态燃烧模型。模拟了直径为120mm的镁颗粒在大气环境中的燃烧过程。获得了燃烧场温度、反应物组分分布以及颗粒燃烧反应时间。结果表明:采用非快速燃烧反应模型计算得到的反应区最高温度为3568K,镁颗粒完全燃烧时间为21.9ms。这与文献实验值吻合较好。反应物组分氧气和镁蒸气可扩散到反应区外部,与镁颗粒燃烧中止实验后观察到的氧原子存在于未燃镁金属中的现象定性吻合,表明所建立的非快速燃烧反应模型比传统快速反应燃烧模型更能够准确描述镁微粒燃烧的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84.
本文首次对新近提出的一种新结构的IGBT——内透明集电极IGBT进行了器件性能的仿真。这种IGBT是在传统非透明集电极IGBT结构基础上,通过在集电区内距离集电结很近处设置一个高复合层的方法,使器件在物理上实现了集电极对电子的透明,同时又避免了低压透明集电极IGBT制造过程中超薄片操作的技术难题。论文重点对器件的温度特性和关断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现行PT-IGBT和FS-IGBT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内透明集电极IGBT的参数组合,可以使其具有通态压降正温度系数的同时,又具有较快的关断速度,实现透明集电极IGBT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85.
86.
研究了Si掺杂对MOCVD生长的(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分为两类:一类只生长了(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结构;另一类为完整的多量子阱LED结构.对于只生长了(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结构的样品,掺Si没有改变量子阱发光波长,但使得量子阱发光强度略有下降,发光峰半高宽明显增大.这应是掺Si使量子阱界面质量变差导致的.而在完整LED结构的情况下,掺Si却大大提高了量子阱的发光强度.相对于未掺杂多量子阱LED结构,垒层掺Si使多量子阱的发光强度提高了13倍,阱层和垒层均掺Si使多量子阱的发光强度提高了28倍,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研究了Si掺杂对MOCVD生长的(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分为两类:一类只生长了(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结构;另一类为完整的多量子阱LED结构.对于只生长了(Al0.3Ga0.7)In0.5P/Ga0.5In0.5P多量子阱结构的样品,掺Si没有改变量子阱发光波长,但使得量子阱发光强度略有下降,发光峰半高宽明显增大.这应是掺Si使量子阱界面质量变差导致的.而在完整LED结构的情况下,掺Si却大大提高了量子阱的发光强度.相对于未掺杂多量子阱LED结构,垒层掺Si使多量子阱的发光强度提高了13倍,阱层和垒层均掺Si使多量子阱的发光强度提高了28倍,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89.
鞍广生产的XCM-D型低电平中频调制器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它不受整机电源、电控的控制,有自备电源及显示系统,能与任一功率的电视发射机配套使用。一般发射机的故障多发生在高电压、大功率状态的放大器及腔体部分。因此,台内常在这些方面备有原件,而忽略中频调制器。大家都知道,调制器是将视频信号调制在载波上,为激励器提供已调中频信号,它是一个信号源单元。如果这部分发生故障,将使机器无法工作,而这部分电路较复杂,检修需要一定时间,为减少停播时间,可以在保证播出质量不太坏的前提下,作一些应急处理。下面介绍一些故障应…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