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21篇 |
化学工业 | 64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30篇 |
建筑科学 | 72篇 |
矿业工程 | 21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23篇 |
水利工程 | 13篇 |
石油天然气 | 16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6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以上海市装配式建筑为例,通过分析毛坯高层商品住宅不同PC率增加的造价和结构造价增量估算对比,提出多项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以及相应对策,为装配式建筑在成本和设计管理上建言献策,旨在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2.
23.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反应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MDI含量的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PLA/TPU)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DI可以有效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当MDI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物力学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为40.0kJ/m2,断裂伸长率为214.1%,与未加MDI的共混物相比,分别增加了4.3倍和5.8倍,拉伸强度稍有下降(47.6MPa);SEM表明,MDI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加入MDI后,共混物的断面由海-岛结构变为核-壳包覆结构,相界面作用力增强;DSC测试表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随着MDI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流变测试表明,MDI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呈现更显著的剪切变稀行为,推测共混反应机理为:MDI质量分数的增加,体系内依次发生PLA的扩链、支化和TPU的交联。 相似文献
24.
采用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和聚乳酸(PLA)为原料,通过反应共混法制备了PLA/HDDA共混物,并利用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HDDA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断面形貌、热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DA对PLA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随着HDD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HDDA含量为20%时,冲击强度达到8. 2 kJ/m~2,断裂伸长率为62. 8%,而拉伸强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9. 8 MPa)。HDDA的加入使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变粗糙,断裂形态为韧性断裂;随着HDD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LA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冷结晶温度先升高后降低,结晶度则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25.
以聚醚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或聚丙二醇(PPG)与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原材料合成了预聚体;以3,3'-二氯-4,4′-二胺基二苯甲烷(MOCA)为扩链剂制备了PU弹性体;采用手糊成型方法制备了聚氨酯(PU)/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研究了2种预聚体制备的PU弹性体力学性能、玻璃纤维厚度和层数以及复合材料密度对PU/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GF与PU弹性体的粘结强度。结果表明,MDI/MOCA-PU比TDI/MOCA-PU的力学性能优异;随着玻璃纤维厚度和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密度对PU/G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显著影响;用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玻璃纤维可提高复合材料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26.
以水玻璃为原料,采用硫酸制备纳米白炭黑,并利用硅烷偶联剂S i-75对纳米白炭黑进行疏水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纳米白炭黑进行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白炭黑为非晶态二氧化硅;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可知,改性后的纳米白炭黑分散性更好,团聚降低,白炭黑一次粒径在20 nm-40 nm,粒子之间相互连接形成链枝结构附聚体;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显示,硅烷偶联剂S i-75成功地接枝到纳米白炭黑。活化指数(99.6%)的测定表明,合成的纳米白炭黑具有超疏水性。 相似文献
27.
以聚乳酸(PLA)、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液化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L-MDI)为原料,通过原位反应法制备了PLA/聚氨酯(PU)共混物,研究了PLA/PU共混物的反应原理、力学性能、断面形貌、动态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在原位反应中有微交联结构PU生成,且伴随着PLA的扩链和枝化反应;PLA/PU共混物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当PU含量为30 %(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断裂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30 %、134.13 MJ/m3和34.19 kJ/m2,较纯PLA分别增加了16.6、8.1和11.1倍,此时拉伸强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49.7 MPa);纯PLA和PLA/PU共混物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共混物具有更高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PLA/PU共混物比纯PLA的结晶速率高,晶体完善程度高。 相似文献
28.
以含磷中间体(BPPP)、苯胺和甲醛溶液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含苯磷苯并噁嗪单体,通过H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其热固化行为及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含苯磷苯并噁嗪的固化过程从135℃开始放热,到261℃放热结束,固化峰值温度为226.5℃;含苯磷苯并噁嗪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情况下能完全聚合,而且该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采用Al_2O_3凝胶对有机高分子聚偏氟乙烯膜进行改性,制备Al_2O_3凝胶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并与非凝胶化无机纳米Al_2O_3颗粒改性进行对比。考察铸膜液中Al_2O_3凝胶加入量对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超滤实验等对超滤膜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凝胶加入量1.0 g时,改性超滤膜水通量提高5.48倍;扫描电镜表明,改性超滤膜和未改性超滤膜均为典型的非对称结构,改性超滤膜表面孔数目明显增加,断面微观结构未发生改变;红外光谱及能谱分析表明,Al_2O_3凝胶与高分子聚偏氟乙烯之间为物理共混。Al_2O_3凝胶改性聚偏氟乙烯超滤膜,改善了膜表面亲水性,提高水通量,并保持较大截留率。 相似文献
30.
针对9103回风顺槽掘进过9101采空区小煤柱区,围岩塑性变形严重,造成顶板出现蠕动变形下沉、破碎、断裂,位于小煤柱侧巷帮片帮垮落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问题,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原巷道内支护进行优化改进,对顶板采取“让压锚杆(索)+迈步式组合锚索”支护,对巷帮采取“T型钢棚+注浆锚杆”联合支护,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后有效控制围岩蠕动变形现象,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9 m以下,帮部变形量控制在0.27 m以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