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7篇 |
综合类 | 5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含抽水蓄能机组的风电消纳鲁棒机组组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风电在实际电网渗透率不断提高带来的风电消纳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抽水蓄能机组的鲁棒机组组合优化方法。所构建的鲁棒机组组合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和风电出力边界偏差惩罚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约束条件计及了输电线路安全约束,并考虑了风电出力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性预算的调节策略,避免鲁棒最优解过于保守。基于可调机组(包括自动发电控制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应对风电波动的仿射补偿机制,优化了风电出力的波动区间。所构建的模型最终转化为单层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经修改的IEEE 30节点系统的算例测试,定量评估了抽水蓄能机组对系统经济运行和风电消纳的影响,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自备电厂发电权交易模式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电网消纳与外送能力不足、调峰能力缺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针对当前甘肃相当规模的自备电厂未充分参与电网调峰的问题,提出在现有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框架内实际可行的自备电厂与新能源企业间的发电权转让交易模式,以此促进自备电厂承担公用调峰职责,提升电网调峰消纳能力。通过现状论述、政策调研分析交易模式的可行性,建立自备电厂与新能源的发电权交易模型,双方在市场机制下可达到利益平衡,实现共赢。所列举的成功试点验证了该交易模式可有效推动新能源电量消纳与平衡,减少弃风弃光,为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中的新能源消纳和发电权交易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规模化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造成了电压高间歇性波动,影响了无功补偿设备的调节效果。提出基于相似搜索与多开端重组的多目标无功优化算法,考虑了非平滑补偿设备的日投切次数限制,加入变化的次数成本约束,调节尺度为1 h;DG和SVG的实时平滑调节设备,调节尺度为5 min,进行超短期预测反馈调节,优化目标为电压偏差、网损和调控成本综合最优。求解算法采用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运用相似搜索技术,调用适用性最高的历史无功方案作为方案粒子加快算法的初期收敛速度;引用Pareto熵协调多目标间的适应度,同时依托Pareto解集存优能力,在算法收敛后期设计了多开端重组方法,进一步提高优化效果。经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38.
基于潮流介数的电力系统关键线路辨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线路潮流介数并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关键线路的辨识。该方法基于系统当前运行方式和潮流分布,克服了以往(加权)介数指标假设节点间功率按最短路径传输和忽略线路潮流具有方向性的弊端,能有效反映和量化线路在发电机到负荷功率传输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考虑了发电机和负荷间最大可用传输功率对线路关键性的影响,其物理背景更加符合电力系统实际。同时,在反映关键线路故障对电力系统状态造成影响方面,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关键线路故障对系统线路过负荷、节点电压越限和暂态稳定性等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验证利用潮流介数指标辨识出关键线路的相对重要程度。CEPRI 36节点数据和甘肃电网实际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关键线路辨识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线路在整个电网中的重要程度,验证了潮流介数在电力系统关键线路识别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成碧220 kV可控串补装置的运行与维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第一套国产220 kV交流输电线路的可控串联补偿装置(thyristor-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于2004年12月26日在甘肃陇南电网220kV成碧线投入运行。投运近两年来,经受了冬季低温和汛期大负荷的考验,整体运行情况良好。通过调研国内外TCSC的运行情况,对成碧TCSC与其它TCSC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指出补充和完善国产化TCSC的运行、检修、实验技术规范的必要性。提出提高TCSC装置电磁兼容能力,建立国产化TCSC的技术标准体系,解决装设TCSC装置线路的继电保护距离I段暂态超越或保护范围太短的问题及优化TCSC与电力系统稳定器、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的协调运行问题,并积极推广TCSC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针对传统光伏新能源发电负荷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微电网经济运行成本高,调度优化效果降低的问题,构建一个柔性负荷分级补偿的不确定微电网调度模型。首先,确定微电网调度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然后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基础上加入Logistic混沌映射算法,分别从粒子自身搜索行为、引入混沌变异机制和自适应调节惯性权重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通过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PSO)实现微电网调度模型求解。仿真表明,实施柔性负荷参与下的微电网调度后,IEEE33节点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网损成本均有所下降。在三种模式下,模式一的运行经济成本仅为89 632.23元,相较于模式二和模式三分别低了4.1%和3.7%,机组运维成本和网损成本最低。因此,选用模式一柔性负荷不确定性补偿,通过其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减少电网负荷冲击和网络损耗,提高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的利用率,提升微电网调度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