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6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预测建模的方法;采用参数识别方法,结合某大型建筑发生沉降的动态数据,建立该建筑物变形的时序预测模型,对建筑变形进行了监测和预报.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准确监测和预报建筑的变形,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利用环形激光光内同轴送粉喷头进行单熔道试验和测试,就中空环形光离焦量对45#钢表面熔层平整度、平宽度、平高度以及熔覆截面微观组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改变离焦量,获得单道熔覆层,并进行单层熔宽、熔高及表面平整度的测试和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了离焦量对熔层组织、性能和表面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在小离焦量情况下细密,环形光激光熔覆层的硬度、表面平整度随离焦量的变大先增后减,在较小负离焦状态下可得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3.
激光金属沉积成形传统上多采用恒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堆积,易导致热累积现象.为减弱热累积对钛合金成形氧化的影响,提出一种实时改变层间激光功率的熔池温度闭环控制系统.针对TC4钛合金块体沉积,设计了 PI控制器,以激光功率作为输入量来控制熔池实际温度.结果表明:PI控制器可使熔池实际温度达到期望值;块体成形件表面呈光亮的银白色...  相似文献   
44.
对GCr15凸模型面磨损失效进行了力学分析 ,并采用新工艺强化凸模型面。采用原材料镦拔细化 ,结合表面激光淬火的方法 ,可使凸模型面表层获得超细小的晶粒 ,提高凸模的综合机械性能 ,增强耐磨性  相似文献   
45.
一、引言AUTOCAD以它卓越的图形功能广泛用于绘制各种工程设计及施工图纸。但西文AUTOCAD不能输入汉字,汉化的AUTOCAD也只适合输入少量、字形单一的汉字,不能满足一般工程图纸中输入各种汉字特别是数据表格的需要。本文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中文WORD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和表格功能,与AUTOCAD进行数据交换,对A[JIDCAD绘制的工程图纸输入各种字型的汉字和各种规格的数据表格,获得了足够精确和美观的工程图纸。本文的方法简便易行,仅使用通用软件又不需任何二次开发,因此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个人A[JTDC…  相似文献   
46.
万乐  石世宏  夏志新  张孝足  傅戈雁  张荣伟  李宽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7):20200365-1-20200365-10
铝合金导热率高、激光吸收率低、热累积效应显著,难以稳定形成激光金属沉积(LMD)。为实现自动精确预热、消除热累积、分析预热影响并提升AlSi10Mg铝合金LMD成形能力,采用“光内送粉”Ar送气保护式激光金属沉积技术,设计激光预热与流体冷却温控系统并建立预热与冷却温控模型,进行AlSi10Mg 铝合金LMD成形实验研究,系统分析预热对激光吸收率、表面质量、截面形貌、温度场和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预热与流体冷却温控系统可实现精确预热并消除热累积,获得表面粗糙度Ra为2.6 μm的单熔道,实现AlSi10Mg搭接、块体和薄壁的高精高效稳定LMD成形。预热提高激光吸收率,使熔道扁平化,增大了晶粒尺寸。该辅助系统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铝合金LMD成形稳定性差的难题,为成形质量控制与熔池温控提供了新思路新工艺。  相似文献   
47.
研究"三分光束"光内同轴送丝激光熔覆各工艺参数的工艺区间及参数与熔覆层几何形貌映射关系。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丝速度、离焦量四个工艺参数的工艺区间;其次,以熔覆层的高度、宽度、横截面积作为熔覆层几何形貌的量化指标;最后,分别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实现熔覆工艺参数和熔覆层形貌量化指标之间映射关系的预测。基于单道单因素实验,当激光功率介于1 300~1 700 W,扫描速度介于3~7 mm/s,送丝速度介于9~15 mm/s,离焦量介于-2.5^-1.5 mm时能获得液桥过渡熔覆质量较好的单道。在对测试样本数据的预测中,在置信度85%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对熔覆层高度、宽度、横截面积的预测精度分别为100%, 100%, 93.3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1, 0.07, 0.24;二次回归模型的精度分别为100%, 66.67%, 73.3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1, 0.13, 0.28。结论说明二次回归模型中变量的交叉项未能拟合送丝熔覆多变量耦合的非线性过程,而BP神经网络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8.
27SiMn钢液压支架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长期使用后,其表面容易形成腐蚀,磨损和疲劳损坏等缺陷。为提升其使用寿命,本文利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27SiMn钢表面进行制备铁基涂层的实验研究。基于控制变量的方法来依次调整激光功率、送粉速度、载气流量及扫描速度开展单道单因素熔覆试验,并以表面粗糙度为熔覆层质量评价指标初选工艺参数。基于单因素试验进一步开展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终选显微硬度为熔覆层质量评价指标。利用极差分析考察数据发现扫描速度对熔覆层显微硬度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激光功率、载气流量和送粉速度,最优工艺参数为熔覆处在激光焦点位置且激光功率、送粉速度、在其流量和扫描速度分别为4000 W、2.50 rpm、6.9 L/min和600 rpm。同时对熔覆层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摩擦因素、磨损率及磨损形貌,验证了工艺参数优化的可行性。最终,熔覆层平均硬度较基体提升2.2倍,磨损率较基体提升27%。工艺参数优化能够实现铁基合金粉末熔覆层表面硬度及耐磨性的显著提升,对熔覆修复27SiMn液压支架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49.
论述了丰田生产方式(TPS)与全面生产保养(TPM)的关联性,提出一个整合TPS/TPM生产管理活动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推动TPS/TPM生产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50.
傅戈雁  石世宏  张赟  常伟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1):2296-2299,2304
对激光涂层进行了多次冲击碰撞试验,并通过SEM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激光涂层在多冲碰撞载荷下的裂纹形成与扩展机理。研究发现:涂层裂纹多从表层起源,在涂层内应力和反复碰撞压应力的联合作用下逐步扩展;裂纹形状与材料、熔覆工艺及多冲工况相关,裂纹在表面呈横断和网状两大类,在截面呈垂直和网状扩展型两种。用应力集中理论和空位聚集理论解释了裂纹的成核与扩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