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2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9篇 |
综合类 | 98篇 |
化学工业 | 190篇 |
金属工艺 | 101篇 |
机械仪表 | 85篇 |
建筑科学 | 187篇 |
矿业工程 | 111篇 |
能源动力 | 39篇 |
轻工业 | 132篇 |
水利工程 | 62篇 |
石油天然气 | 86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8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0篇 |
冶金工业 | 37篇 |
原子能技术 | 31篇 |
自动化技术 | 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106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本文分析了武警部队抢险救援行动的特点和灾害事故对部队行动的影响,给出了抢险救援行动中数据保障的需求,最后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讨设计了具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危化品生产风险监测、处置方案智能辅助生成、机动路线规划、后装物资查询的数据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24.
25.
26.
目的 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群体复杂的出行需求,提高电动代步车类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方法 在传统老年电动代步车的基础上附加辅助站立结构,创新设计出一款坐、立两用的新型电动代步车,并借助Jack仿真软件,对老年用户坐姿驾驶和辅助站立支撑状态下的舒适度、可达域、可视域,以及上车过程中L4/L5下背部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验证关键人机交互结构、尺寸设计的合理性及舒适性。结论 通过验证和调整,对电动代步车的初期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优化后的方案为老年电动代步工具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可以为满足老年用户复杂的出行需求、提高电动代步车类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7.
28.
29.
探讨19种戈登氏菌共31株间16S rRNA基因演化关系。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并运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进行演化分析。其中13条16S rRNA基因序列来自临床分离株,其他16S rRNA基因序列来自Genbank。结果表明:13株临床分离菌株包含4株Gordonia paraffinivorans,6株Gordonia bronchialis 和3株 Gordonia sputi,临床分离株的相似性百分比为93.5%-99.7%;16S rRNA基因序列在戈登氏菌不同种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2%—6.2%),可将临床分离株鉴定到种。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戈登氏菌分为两大类群,三种临床分离株在演化上按出现的先后依次为Gordonia bronchialis、Gor-donia sputi、Gordonia paraffinivorans。所做研究可为戈登氏菌相关疾病的流行、预防、治疗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大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西部侏罗系软岩巷道松动圈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中围岩破裂与应力演化规律,对松动圈形成及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围岩在应力差作用下发生塑性剪切变形,塑性剪应变集中分布,形成宏观滑移迹线.滑移迹线交汇联通形成的剪切楔体在后续压力作用下向巷道内部旋转滑移及二次破坏是围岩碎胀变形的主要原因.剪切楔体之间相互阻挡和挤压,在松动圈内部形成空间上的结构效应,使围岩具有一定的残余承载能力而不发生垮塌.根据剪切楔体的形成和运动情况,将松动圈发展演化过程分为剪切滑移迹线形成期、楔体形成期、块体滑移期、块体塌落挤密期4个阶段.在松动圈Ⅲ期,甚至Ⅲ期之前即对浅部围岩施加锚杆、注浆等支护手段提高浅部围岩残余强度对巷道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