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分析了综合考评的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改进的多层次多因素综合评测的模糊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事务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人才考评与选拔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在对教师综合评测及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中应用该方法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该算法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2.
针对动态计算网格资源调度问题,结合多Agent系统(multi agent syste,MAS)协同技术和市场竞价博弈机制,对计算网格资源分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能够反映供求关系的基于市场经济的网格资源调度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消费者Agent的协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行为,使得消费者的资源申请和分配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设计了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论证了资源分配博弈中Nash均衡点的存在性和惟一性以及Nash均衡解.基于所提资源调度模型,设计了一种网格资源调度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资源调度算法能够为消费者的资源数量提供参考,规范消费者竞价,从而使得整个资源的分配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3.
蒋伟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4)
提出在程序设计、菜单设计中使用某些键进行操作控制的新方法,开发出三种用C语言调用BIOS中断进行按键识别的实用技术,并对其编程原理作了详细介绍。利用这些方法,软件开发者便可设计出满足需要的键控系统。 相似文献
64.
图形共享是远程分布式协同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机械设计行业分布式协同工作中对图形数据库的要求,提出了基于软构件技术的支持协同设计的图形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在图形的管理、检索方面借鉴了软构件的统一规范思想,实现了行业设计方面的图形构件对于协同设计的有效支持,并依据行业特点,对图形库内图形的安全管理、检索等重要问题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关键算法.系统的研究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5.
基于MAS的复杂系统分布式求解策略与推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复杂的连续生产线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动态、分布、实时和不确定特性,将多Agent及相关智能技术引入复杂故障诊断领域,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基于消息传递的多Agent组织模型,分析了基于MAS的分布式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和过程;研究了模型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和稳定性;设计了实时诊断Agent工作状态的表达机制;讨论了Agent间的协调协作机制及融合方法;给出了多Agent诊断系统诊断决策的集成描述结构;提出了任务分解与分配调度算法,以充分发挥Agent的社会性和基于场景的特点,使得在复杂系统的问题求解中能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而且还能节约资源提高诊断效率.将其应用于某安全监控系统中,取得了与专家相似的诊断结果,克服了以往监控诊断系统存在的弊端,提高了企业的安全运行效率.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体现了Agent技术在复杂分布式问题求解领域的特有优势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6.
复杂分布式诊断系统的多主体建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智能主体技术引入复杂故障诊断领域,建立了一种基于多主体的复杂诊断系统结构模型,对诊断问题任务辨识、分解、各主体的内部诊断机制、多主体间的交互、协作、关联模型以及诊断决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点描述了诊断问题的故障分解与控制策略。在某企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中,该模型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故障成因分析,给出合理的决策意见,取得了很好的诊断结果。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安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7.
非线性混沌时序的神经网络预测与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伟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4):81-83
基于神经网络对时序问题的预测能力,本文提出了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应用神经网络来训练混沌序列的预测模型及方法,实现了将混沌系统快速地稳定到期望点上。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且算法弹性大,可扩充性好,稍作修改后,可适应不同的混沌映射。 相似文献
68.
非线性混沌时序预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针对混沌时间序列的难以预测和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趋势的混沌预测模型,利用混沌系统的初值、参数敏感性来微调和控制系统扰动。并用改进的最优化方法来估计模型的参数,在其相空间中对时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算例表明。选取最佳的模型阶数能增加预测的准确程度,它不仅克服了仅用延迟嵌入技术的弊端,也降低了直接使用预测误差决定输入模式的盲目性.预测效果比其它时序方法要好. 相似文献
69.
70.
计算机仿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根据抛物运动的物理模型建立起可靠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抛物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实验证明用动态图形模拟演示运动的过程,对于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欧拉方法经过实验的检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