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0篇
武器工业   42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确定单艘在轨服务飞行器(on-orbit Service Vehicle,OSV)针对预定目标的待机轨道,综合轨道动力学和球面几何学原理,利用经典二体动力学模型、霍曼转移轨道模型以及球面三角几何关系,设置具体实例分析OSV针对低、中、高轨道目标的待机轨道选择方法,得到轨道平面调整的能耗和变轨位置与目标轨道平面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待机轨道参数优化的一般思路。该研究可为OSV实施"一对一"在轨服务的待机轨道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为了满足未来航天任务对卫星编队构形重构的需求,设计一种卫星编队构形重构总体策略。分析卫星编队的重构需求,从重构构形、重构控制、重构规划、碰撞避免和优化设计5个关键技术进行汇总,分别制定了总体方案,并给出地面指控中心或卫星编队中的参考星的操作步骤。该策略对空间任务中重构技术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根据运载火箭地面测试的特点与要求,设计了一种运载火箭多路脉冲信号采集卡。采集卡采用FPGA芯片内计数器的方式实时采集多路脉冲信号,并利用PCI9054芯片将采集后的数据通过CPCI总线传输至上位机。采集卡经过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满足要求。与当前运载火箭脉冲信号地面测试设备相比,该采集卡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和占用资源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运载火箭多路测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总结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测试信号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实现原理和系统功能,对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所论述的系统实现了动态多路测试信号的大容量、长时间采集存储和实时显示处理,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弹道导弹测发控技术是导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随着作战需求和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测发控的技术及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世界主要导弹大国测发控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研究,结合导弹控制系统的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总线控制的技术进步,对未来新型导弹测发控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6.
同江  蔡远文  李岩  程龙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8):2074-2076,2116
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选的测试资源总类不断丰富,测试系统组建的灵活性大大增加,这就为测试资源和路径提供了许多选择,因此测试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就成为组建航天测试系统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航天测试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实现了测试资源的最佳配置,并通过某型运载火箭分系统测试实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与多色蚁群算法的比较,显示出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
概述了Epsilon火箭的发展历程和设计定位,详细分析了该型运载火箭为改进性能、提升快速性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技术特点。指出Epsilon火箭整体设计上的前瞻性和技术应用的创新性是其发展成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该火箭成功发射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8.
89.
为解决星上仿真系统的接口规范以及仿真交互协调的问题,建立基于CAN总线框架的交互式星上仿真系统。依照各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形成多个仿真成员,在各成员驱动程序接口之上进行二次封装,形成统一接口,再配合CAN总线仿真框架,构建星上仿真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各仿真成员之间统一的通信接口,规范了仿真流程框架,构成了各仿真成员相互交互、协调运行的基础。实验结果证明,该仿真框架传输效率高、运行稳定、适应性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0.
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模拟仿真的总体设计和分系统模拟与设计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以全数字仿真为基础,结合部分敏感元件,构成功能性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方案,提出了模拟实现的过程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