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8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29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变电站中最为昂贵和重要的设备,变压器一直是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对象。目前对变压器噪声源识别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结合波束形成技术针对变压器噪声源识别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所调研的变压器噪声特性,确定了所关注的噪声频段和所用的声源识别方法,阐述了宽带信号的波达方向估计与波束形成的相关理论,进而整理出了一种基于频域数据的宽带变压器信号定位思路,利用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定位思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最后基于LabVIEW平台搭建了一套变压器噪声源识别系统,并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实际运行变压器的现场试验,对系统的定位效果进行了测试,其定位误差在2°左右,结果证明噪声源识别思路和搭建的系统平台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基于浏览器/客户机模型的“信息对抗与安全”在线考试系统,通过ASP和SQL Server 2000实现了数据库访问、用户判断、自动阅卷和自动生成试卷的功能,给出了设计过程和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优化苹果酵素自然发酵工艺,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初始pH值、糖添加量、苹果片质量浓度对苹果酵素感官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析了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出自然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6,糖添加量15%,苹果片含量20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苹果酵素感官评分为(8.45±0.24)分、SOD活性为(40.26±1.03) U/mL。苹果酵素共检测出15种酚类物质,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槲皮素-半乳糖苷、儿茶素以及根皮苷次之。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以富士苹果为原料,将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按纯培养和混合培养(MST1:10~5 cfu/mL S.cerevisiae/10~6 cfu/mL T. delbrueckii;MST2:10~4 cfu/mL S.cerevisiae/10~6 cfu/mL T. delbrueckii)接种到苹果汁中,研究不同发酵方式酿造苹果酒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培养中,除了α-淀粉酶和果胶酶以外,酿酒酵母32168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酸性蛋白酶的最大酶活性值及酶曲线下面积都高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1004,最大酶活性值为2.03 nmol/(min·mL)和43.93 nmol/(min·mL),酶曲线下面积为10.65和223.73。而果胶酶曲线下面积在德尔布有孢圆酵母1004中较高,达到了14.17,而α-淀粉酶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中,除了酸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以外,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最大的酶活性值及酶曲线下面积都高于纯培养,最大酶活性值最高为2.37nmol/(min·mL)和4.56mg/(h·mL),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15.11和19.71。德尔布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纯培养与混合培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酶活性物质,这些酶有助于催化苹果汁中天然前体聚合物的水解和提高苹果酒的品质,而混合接种可以作为不同于酿酒酵母纯种发酵的另一种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成立的各种质量检测机构在工程后期都面临着检测任务减少,投人减少,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企业走向新的工程或者走向城市建设检测市场是未来各个水利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6.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特性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坝下游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冲刷强度加剧,并由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变为滩槽均冲。宜昌至枝城河段河床纵向冲刷明显、洲滩面积萎缩、床沙明显粗化;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河床形态逐渐向窄深形式发展;城陵矶至湖口河段部分弯道段主泓横向摆动、凹岸崩塌,分汊段主泓摆动不定,滩槽冲淤交替仍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107.
以不同浓度的NaCl(0~600 mmol/L)和Na2CO3(0~200 mmol/L)对羊草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NaCl、Na2CO3处理影响羊草的营养生长以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相对生长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着盐碱度的升高而升高;叶绿素a、b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生境羊草的抗盐碱性为碱土〉沙土〉草甸土。  相似文献   
108.
许全喜  袁晶 《人民长江》2022,53(5):7-13
2020年汛期,长江上游暴雨洪水频发,三峡水库入库沙量显著增大,年入库沙量达到了1.94亿t。在系统分析长江上游水沙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2020年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是库区泥沙淤积量较往年明显偏大,同时库尾河段和防洪库容内泥沙淤积明显。铜锣峡以上河段由以往的冲刷变为淤积353万m3,淤积量占三峡库区总淤积量的3%;防洪库容内淤积泥沙2 440万m3,为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最大值,此外坝前河段淤积强度显著增大。分析原因后认为主要是8月上游嘉陵江、岷江等支流暴雨产沙导致入库沙量偏多与水库拦洪导致坝前水位偏高所致。相关结论可为三峡水库科学调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9.
由于存在逆向电流,利用电流传输开关特性的改进型的电压泵(NCP-1)的电压增益被大大减弱.本论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通过使用双阈值电压CMOS代替单阈值电压CMOS,不但消除了逆向电流,而且对低电压有很好的放大增益.PSPICE模拟结果,当电源电压为0.5V时,6级电压泵可使输出电压放大到2.68V.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受上游干支流水库拦沙、降雨变化和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影响,三峡入库泥沙锐减,支流来沙占比增大且局地暴雨集中输沙等新现象逐步显现。基于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10场典型暴雨过程中径流和泥沙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主降雨带常位于嘉陵江、岷江和沱江流域,暴雨洪水的主要产流产沙区与主要降雨区基本一致。典型暴雨期间三峡入库径流地区组成变化不大,主要来自于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在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建成前,三峡入库泥沙以金沙江流域占比最大,在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蓄水运用后,在场次暴雨中金沙江向家坝站输沙总量的占比不足1%,岷江、沱江和嘉陵江的占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