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46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基于我国时间基准UTC(NTSC)系统,开展北斗天线相位中心(APC)改正在精密单点定位(PPP)以及高精度时间比对中的应用研究。通过接收机实测的北斗数据以及国际GNSS服务(IGS)中心提供的北斗精密钟差产品、轨道产品和IGS发布的多系统APC改正文件,进行北斗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结果表明,APC改正前后的精密单点定位X、Y、Z 3个方向上的误差均方根分别为0. 011 0、0. 021 2、0. 009 5 m以及0. 002 6、0. 007 1、0. 003 7 m,可以看出修正后的定位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同样在零基线共钟时间比对以及远距离时间比对方面,两接收机同源零基线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由未进行APC修正前的0. 148 2 ns降到修正后的0. 093 0 ns;远距离高精度时间比对结果的标准偏差从修正前的0. 302 9 ns降低到修正后的0. 266 8 ns,时间比对的短期稳定度也有所提高。因此,随着北斗系统的建设以及国际GNSS服务分析中心的相关北斗精密产品的不断完善,北斗的服务精度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鲜茶汁制备工艺,比较了几种制备方式所得鲜茶汁的得率、浓度、色差,主要常规成分及感官品质。实践中发现加水打浆和加水榨汁制备的鲜茶汁感官品质较好,但从工业化角度考虑,加水榨汁和渣浸提两种制备工艺相结合更合适于鲜茶汁加工。  相似文献   
53.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  相似文献   
54.
该研究以传统加工的红茶为对照,分析了萎凋前冷冻处理及该处理与萎凋后一次、两次、三次摇青组合处理等新工艺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的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工艺均可显著增加茶叶没食子酸、茶多酚、茶黄素、黄酮苷等含量(P<0.05),同时,冷冻处理会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P<0.05)(下降10.73%),冷冻和摇青组合处理可显著降低茶褐素含量(P<0.05)(平均下降6.77%);与冷冻处理相比,冷冻和摇青组合工艺处理可显著降低茶多酚含量(P<0.05)(平均下降3.55%),并显著增加茶黄素含量(P<0.05)(平均增加18.06%)。各处理中以冷冻和两次摇青组合工艺处理的茶叶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茶黄素、顺-己酸-3-己烯酯,以及相对较低的没食子酸、儿茶素、黄酮苷、茶褐素、3-辛烯-2-酮,所制红茶呈现橙黄明亮、甜香、甜醇等色香味兼具的品质,感官总分为91.30,分别较对照和冷冻处理高出了2.40、2.60分。综上可知,冷冻和两次摇青的组合处理为最佳新工艺。  相似文献   
55.
苦瓜药食两用功能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苦瓜为原料可以加工制成苦瓜罐头、苦瓜饮料、苦瓜酒、苦瓜蜜饯等食品,从苦瓜籽提取的蛋白、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以用于制药。苦瓜及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提高免疫、抗氧化、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因此,苦瓜食品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研究及其食品和药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6.
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α-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相似文献   
57.
探索不同足火方式(远红外足火、微波足火、提香机足火、理条足火、六角辉锅足火)对绿茶色泽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叶中叶绿素组分及其降解衍生物方法,可在20 min内检测19 种叶绿素及降解组分,并较好分离6 对差向异构体,且预处理简单。将该方法用于5 种不同足火方式所制绿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组分的检测分析,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足火方式对绿茶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波足火所制绿茶色泽感官品质和色泽属性均优于其他足火方式。微波足火所制得绿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等含量最高,而降解产物焦脱镁叶绿酸a、焦脱镁叶绿酸b、焦脱镁叶绿素a、焦脱镁叶绿素b含量最低,表明微波足火过程中绿茶发生异构化、脱镁降解反应、脱羧甲基化反应的程度均低于其他足火方式,故微波足火更有利绿茶中叶绿素的保留。本研究可为绿茶品质提升和定向化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8.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以茶多酚含量、浊度、色泽为指标对38个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茶饮料后汤色稳定性进行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利用感官评定法对该方法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的结果与感官评定法结果一致,即茶叶加工工艺A-1、A-4、A-3、A-7、A-21和A-2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较好,表明该方法在茶饮料的汤色稳定性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中国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我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红茶产销情况,分析了我国红茶产销的优劣势,并对我国红茶产业发展前景予以展望,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0.
为探索揉捻转速(35、45、55、60r/min)对工夫红茶风味品质及内质成分的影响,采用鸠坑群体种开展不同揉捻转速的制茶实验。通过感官分析与电子舌分析、色差分析相结合,探究不同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滋味、汤色等风味品质的影响;采用系统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色素和总茶黄素组分开展定量分析;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对4种揉捻转速所制得工夫红茶中非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内质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45r/min揉捻所制得的工夫红茶感官品质最佳,滋味和香气品质较优,电子舌和色差分析验证了45r/min揉捻制得的工夫红茶滋味和汤色品质较佳。不同揉捻转速制得的工夫红茶中有16种差异化合物,主要是原花青素C1、牡荆素、异牡荆素、天冬酰胺、天冬氨酸、没食子酸、苹果酸、琥珀酸和葡萄糖酸等,揉捻转速对酚酸类、有机酸类、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影响相对较大,对其他成分影响相对较小。45r/min揉捻制得的工夫红茶中茶红素、品质指数、糖类、天冬氨酸等含量较高,而有机酸类、酚酸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