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6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289篇
电工技术   516篇
综合类   377篇
化学工业   661篇
金属工艺   337篇
机械仪表   478篇
建筑科学   480篇
矿业工程   269篇
能源动力   137篇
轻工业   443篇
水利工程   192篇
石油天然气   304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4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5篇
冶金工业   348篇
原子能技术   147篇
自动化技术   43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轴承是保障旋转机械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轴承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中故障特征提取难且识别难度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时频自适应胶囊网络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一维原始振动信号通过EEMD-HHT特征增强方法转化为复合时频结构数据,增强非平稳信号特征的可分性;然后,改进原胶囊网络卷积层,用于自适应深度提取振动信号的时频结构特征;最后,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平移不变性引入胶囊层,采用动态路由算法学习储存特征信息,并实现故障类型智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现有方法具有更强的故障敏感特征挖掘能力、更高的诊断精度及工况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42.
以硫黄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复合硫化剂,考察了DCP用量和硫化温度对氢化丁腈橡胶(HNBR)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压缩应力弛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大,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增大,焦烧时间延长,正硫化时间先延长后缩短;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先增大后减小,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缩短;当DCP用量为7份、硫化温度为160℃时,HNB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压缩应力弛豫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43.
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成果,其中包括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则多以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而理论研究则侧重介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44.
船锚的正常工作关系到船舶的安全运营,锚在底质中运动规律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地分析拖锚过程。笔者采用霍尔锚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拖锚过程运动特性和锚的姿态变化,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EL)建立了拖锚过程的计算分析模型,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得到了拖锚过程中锚的姿态随拖锚距离的变化,给出了锚的入土深度随水平位移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分析拖锚问题上的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拖锚过程的研究和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945.
贺宝元  张宝艳  李珊  薛海燕 《化工进展》2016,35(7):2151-2155
壳聚糖及明胶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以石蜡油为外相,壳聚糖/明胶为内相,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粒,以吸附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用红外光谱、SEM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水油比1:7,壳聚糖/明胶浓度比1:3,乳化剂100.7mmol/L,乳化5min,乳化温度60℃,交联剂戊二醛用量5.5mmol/L,交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载药微粒的载药量为34.93%,包封率为38.36%。红外光谱图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已负载5-氟尿嘧啶,SEM表明微粒成球状,表面较光滑。模拟胃肠释放表明,微粒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且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46.
为探讨高光谱成像技术无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的可行性,采用反射高光谱(980~1 650 nm)成像技术,以120 个马铃薯样本(合格60 个,环腐60 个)为研究对象,对比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卷积+一阶导数等对建模的影响,优选出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然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法提取9 个特征波长(993、1 005、1 009、1 031、1 112、1 162、1 165、1 225、1 636 nm),建立特征波长下马铃薯环腐病的2 类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型和4 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即Fisher-LDA、马氏距离-LDA、线性核SVM、径向基核SVM、多项式核SVM和S型核SVM。结果表明,LDA模型中马氏距离法最优,SVM模型中S型核SVM最优,LDA模型整体优于SVM模型,最终确定基于马氏距离LDA的马铃薯环腐病判别模型为最佳模型,校正集、验证集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3.33%。实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无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7.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线性判别法(LDA)对掺水、食盐、尿素和蔗糖的牛奶及纯牛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得分图中,不同掺假牛奶随掺假物质的掺假比例呈一定规律性分布,并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利用PLS-DA和LDA方法建立不同掺假牛奶的判别模型,对掺水、掺尿素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掺食盐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100%,掺蔗糖牛奶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3.33%和76.67%。可见PCA法、PLS-DA法、LDA法可用于快速处理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数据,并且LDA法鉴别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948.
孟明  贺海博 《现代电力》2016,33(2):6-12
详细分析了系统处于并网和孤岛模式的运行情况,归纳设计了系统的9种工作模态,并针对每一种工作模态提出基于本地信息的系统整体协调控制策略,来协调光伏接口、储能接口及网侧接口的工作方式,旨在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维持恒定,确保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重要负荷(如恒功率负载)的可靠供电和系统的能量平衡及稳定运行。根据电网状态、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与负载需求关系、蓄电池荷电状态等本地信息,决定系统的工作模态及模态间切换,所提控制策略有效维持了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实现了直流微网系统的运营可靠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阐明健康志愿受试者经单次和多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原型药伊伐布雷定、代谢产物去甲伊伐布雷定(S-18982)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方法: (1)采用随机、开放、自身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法。12名受试者交叉单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10和15 mg,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1.5、2、2.5、3、4、6、8、12、24、36和48 h血样。单次给药结束后12名受试者分别于早、晚餐时用药各5 mg,连续5 d(共9次),采集第3~5 天早上用药前、第5 天早上用药后(按单次给药时间点)血样。用LC-MS/MS法测定伊伐布雷定和S-18982血药浓度,DAS 3.0计算药代参数并评价药物蓄积性。(2)采集单次给药各周期和多次给药第5 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内心率和血压,进行药效分析。结果: (1)单次给药5、10和15 mg后,原型药及S 18982的Cmax分别为(18±7)、(36±18)和(45±24)μg/L,(2.6±0.8)、(4.9±1.9)和(6.9±1.7)μg/L;AUC0-48 h 分别为(55±20)、(124±47)和(186±79) μg•h•L-1,(15±4)、(35±9)和(57±15)μg•h•L-1。原型药和S-18982的tmax、t1/2分别在1.5~1.9 h、2.3~2.9 h和1.8~2.4 h、8.0~9.3 h范围内。多次给药5 mg后原型药和S-18982的Cmax、AUC0-48 h 分别为(21±9)、(78±31)μg/L和(3.6±1.3)、(34±14)μg•h•L-1。(2)药物对受试者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都有降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给药后约3 h(比tmax延迟约1~2 h)时作用最强,可持续至9~12 h。结论:(1)餐时给药条件下单次给药伊伐布雷定及其代谢产物S-18982的吸收程度Cmax和AUC0-48 h 在5~15 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规律;原型药吸收达峰较S-18982略快,消除较S-18982快。多次给药后两物质血浆浓度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无明显蓄积情况发生。(2)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可降低健康受试者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对收缩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0.
作业时间的准确预测是装甲车辆乘员信息处理作业状态研究的关键,对提高人机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乘员作业类型向信息处理作业转变的基本趋势,以信息录入典型信息处理作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处理作业操作元和认知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乘员操纵特性和认知特性构建了信息录入作业时间预测模型,并面向任务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旨在为解决应急任务条件下乘员信息处理作业时间预测问题探索新的途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清晰地描述乘员信息录入作业的认知过程,准确地预测作业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可重用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信息处理作业时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