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4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289篇
电工技术   525篇
综合类   380篇
化学工业   662篇
金属工艺   341篇
机械仪表   482篇
建筑科学   482篇
矿业工程   270篇
能源动力   137篇
轻工业   448篇
水利工程   195篇
石油天然气   308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4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8篇
冶金工业   352篇
原子能技术   147篇
自动化技术   43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推动碳纤维立体穿刺预制体成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穿刺机的性能优化、穿刺成型材料性能、高温下穿刺成型技术、穿刺成型技术仿真模拟等方面综合分析碳纤维立体穿刺预制体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其关键特点和不足;分析碳纤维立体穿刺预制体成型技术在钢针阵列、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思考。指出:碳纤维立体穿刺预制体成型技术可从减少钢针与布层间的相互损伤、提高穿刺效率、深入理论研究、针对异型立体织物的穿刺工艺优化、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着手,加强设计优化和工艺改进,深入探索具体应用场景和改进方法,提高穿刺精度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72.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基片上制备[Fe/Pt]n薄膜,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薄膜的组分、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Fe/Pt]n薄膜经过600 ℃快速热处理,得到了L10-FePt薄膜。对于[Fe (x nm)/Pt (0.5 nm)]n薄膜,当Fe层厚度为0.7 nm时,薄膜的有序度最大,平行膜面和垂直膜面的矫顽力均最高;对于不同调制周期的[Fe/Pt]n薄膜,有序度随调制周期先增大后减小,平行膜面的矫顽力均高于垂直膜面的矫顽力,当调制周期为2.4 nm时,薄膜平行膜面的矫顽力最大。  相似文献   
97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有非接触、高识别率的特点。采用红外热像仪,对采煤机截齿截割煤岩试件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以及红外热像特性进行研究,获取不同工况下不同磨损程度的截齿截割的红外热像图。分析表明,截割过程中齿尖一侧存在细微的温度特异点。采用IRIB进行整体温度处理发现,截割试件强度越大,一侧存在的温度特异点越明显,温度特异点变化快慢与截齿腐蚀磨损程度呈非线性的增长趋势。红外热辐射测温的理论推导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4.
电子工业中无铅电镀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岩峰  王芳  鲁统娟 《表面技术》2017,46(6):287-292
尽管无铅电镀已经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无铅电镀的实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概述了无铅电镀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现在流行的几种无铅镀层及性能。无铅镀层目前主要有纯锡和合金体系。合金元素的加入与铅的加入起同样作用,即抑制了锡晶须的发生。尽管有许多元素都能起到这种作用,但目前在电子电镀工业中所采用的无铅合金体系主要是Sn-Ag、Sn-Cu和Sn-Bi。无铅电镀的实施过程正好与电子工业中封装的高密度化发展同时进行,因此许多问题不断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锡晶须问题,此外还有电迁移、焊点空洞、界面反应、回流温度及成本等问题。总结了无铅电镀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展望了无铅电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在尚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取代锡铅电镀且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通用的无铅电镀材料,所以现在实施无铅电镀需要事先进行评估和选择,根据工厂自身所用电子器件的不同使用条件、成本及其电镀产品的应用领域,选用不同的无铅电镀类型。未来需要在无铅电镀材料、试验及工艺技术方面持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75.
轴承是保障旋转机械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轴承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中故障特征提取难且识别难度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时频自适应胶囊网络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一维原始振动信号通过EEMD-HHT特征增强方法转化为复合时频结构数据,增强非平稳信号特征的可分性;然后,改进原胶囊网络卷积层,用于自适应深度提取振动信号的时频结构特征;最后,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平移不变性引入胶囊层,采用动态路由算法学习储存特征信息,并实现故障类型智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现有方法具有更强的故障敏感特征挖掘能力、更高的诊断精度及工况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76.
以硫黄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复合硫化剂,考察了DCP用量和硫化温度对氢化丁腈橡胶(HNBR)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压缩应力弛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大,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增大,焦烧时间延长,正硫化时间先延长后缩短;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先增大后减小,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缩短;当DCP用量为7份、硫化温度为160℃时,HNB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压缩应力弛豫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77.
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成果,其中包括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则多以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而理论研究则侧重介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78.
船锚的正常工作关系到船舶的安全运营,锚在底质中运动规律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地分析拖锚过程。笔者采用霍尔锚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拖锚过程运动特性和锚的姿态变化,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EL)建立了拖锚过程的计算分析模型,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得到了拖锚过程中锚的姿态随拖锚距离的变化,给出了锚的入土深度随水平位移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分析拖锚问题上的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拖锚过程的研究和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979.
贺宝元  张宝艳  李珊  薛海燕 《化工进展》2016,35(7):2151-2155
壳聚糖及明胶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以石蜡油为外相,壳聚糖/明胶为内相,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粒,以吸附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用红外光谱、SEM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水油比1:7,壳聚糖/明胶浓度比1:3,乳化剂100.7mmol/L,乳化5min,乳化温度60℃,交联剂戊二醛用量5.5mmol/L,交联时间1h。在此条件下,载药微粒的载药量为34.93%,包封率为38.36%。红外光谱图表明壳聚糖/明胶微粒已负载5-氟尿嘧啶,SEM表明微粒成球状,表面较光滑。模拟胃肠释放表明,微粒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5-氟尿嘧啶壳聚糖/明胶微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且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80.
为探讨高光谱成像技术无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的可行性,采用反射高光谱(980~1 650 nm)成像技术,以120 个马铃薯样本(合格60 个,环腐60 个)为研究对象,对比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卷积+一阶导数等对建模的影响,优选出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然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法提取9 个特征波长(993、1 005、1 009、1 031、1 112、1 162、1 165、1 225、1 636 nm),建立特征波长下马铃薯环腐病的2 类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型和4 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即Fisher-LDA、马氏距离-LDA、线性核SVM、径向基核SVM、多项式核SVM和S型核SVM。结果表明,LDA模型中马氏距离法最优,SVM模型中S型核SVM最优,LDA模型整体优于SVM模型,最终确定基于马氏距离LDA的马铃薯环腐病判别模型为最佳模型,校正集、验证集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3.33%。实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无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