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14篇 |
免费 | 525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50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549篇 |
化学工业 | 1007篇 |
金属工艺 | 432篇 |
机械仪表 | 743篇 |
建筑科学 | 1047篇 |
矿业工程 | 531篇 |
能源动力 | 197篇 |
轻工业 | 812篇 |
水利工程 | 398篇 |
石油天然气 | 457篇 |
武器工业 | 99篇 |
无线电 | 10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80篇 |
冶金工业 | 386篇 |
原子能技术 | 233篇 |
自动化技术 | 8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291篇 |
2019年 | 366篇 |
2018年 | 383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558篇 |
2013年 | 428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419篇 |
2009年 | 441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415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49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2.
本文介绍肖脱基势垒红外摄象器件的工作原理;最近的重大进展及几种典型器件的结构。尤其是光学谐振腔及对不均匀性的校正技术。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亚州第一台模拟分量电视车视频系统的设计思想,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该车的各种功能,总结了不同于复合电视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4.
95.
本文简单介绍了井下试油作业施工工序,并对井下试油作业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从井下作业试油测试技术、油气层的保护技术、试油井的封层技术以及排液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试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6.
文中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渤中凹陷西次洼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三段)和东营组(东三段、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主力烃源岩和各套烃源岩在沉积环境和母源输入方面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渤中凹陷西次洼陷陡坡带原油进行了详细地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生烃潜力高于东营组,东三段陆源有机质输入高,沙一段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富含伽马蜡烷,沙三段低等水生生物十分发育。依据C24/C26(S+R)、C29S/(R+S)、4MSI及γ蜡烷指数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可以区分各套烃源岩。研究区原油东营组烃源岩的贡献不明显,主要具有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来源于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沙一型原油"和来源于2套烃源岩的"混合型原油"。其中,"混合型原油"为主要类型,在东、西部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均有分布,"沙三型原油"和"沙一型原油"分布于陡坡带东部的古近系储层。陡坡带西部深、浅层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一致,由同一套沙河街组烃源岩供烃,陡坡带东部原油垂向上差异性大,具有多源多次充注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选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对塔中地区钻遇奥陶系的60余口探井油气成藏及失利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该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①中、上奥陶统(相当于黑土凹组—萨尔干组的层位)主力烃源岩控制了塔中地区的油气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塔中凸起北部斜坡区;②4套碳酸盐岩储层(志留纪—泥盆纪古潜山岩溶储层、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古潜山岩溶储层、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埋藏溶蚀储层及下奥陶统内幕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及其非均质性对成岩—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③二叠纪—早三叠世是塔中地区现今工业性油藏的主要成藏期;④圈闭及其封盖—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藏的规模。针对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选区及勘探步骤,提出具体的勘探工作可分3个层次进行:①近期主攻塔中I号断裂带南侧良里塔格组棚缘礁滩体成岩圈闭特大型岩性油气藏,兼探中央断垒带东段(塔中401—塔中9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②对塔中10号构造带及其与中央断垒带之间的中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下奥陶统鹰山组中上部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及塔中1—塔中7—塔中48井区下奥陶统古潜山岩溶储层油气藏进行勘探;③在存在沟通油源断裂的前提下,对满加尔凹陷区上奥陶统浊积砂岩—陆棚—三角洲—滨岸潮坪砂岩的构造及岩性圈闭油气藏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98.
第一届国际石油技术大会(IPTC)于200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该届会议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欧洲地球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EAGE)、勘探和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和石油工程师学会(SPE)这四家当前油气行业最权威的学术和技术机构主办,是一次国际石油技术综合性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与人”,旨在从科技与人力资源两个角度,探讨当前油气工业和世界能源供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议包括了勘探、油藏、钻井、生产、天然气中游和人力资源等内容。大会吸引了来自油公司、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资源国政府的一千多名与会者。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形起伏剧烈、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识别和拾取来自于地下连续地质界面的折射波,使得精确求取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介绍了这种静校正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基于对比折射法的折射波至拾取实质上是一个折射层的对比分析解释过程,因此能准确地拾取折射波至,精确地求解低速带的绝对延迟时;然后利用延迟时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等效,时深,空变)反演表层模型,最终一次性完成基准面静校正(包含低速带校正和高程校正)。在黄土塬、沙漠以及沙漠和山地的接合部等地区,利用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进行静校正处理,使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和分辨率高,构造形态清晰可靠,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