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6篇
电工技术   118篇
综合类   76篇
化学工业   91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100篇
建筑科学   71篇
矿业工程   55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159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51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1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袁树先  赵岩  郭成  盖秋竹 《中国酿造》2012,31(5):135-137
为了获得脂肪酶产生菌的菌种,进而获得高酶活菌株.通过添加橄榄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然后以透明圈平板筛选法从富油土样中筛选出能够在溴甲酚紫培养基上形成黄色透明圈的菌落,再在罗丹明B的培养基上得到高活菌种以及水解圈大小,摇瓶复筛得高活菌株,进而测定酶的活力,经筛选有10株脂肪酶产生菌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52.
沙滩浪漫     
在海滩度过一个轻松的浪漫假日是很多人的愿望,想不想让这份浪漫每天伴随在我们身边呢?有一种方法帮你实现。  相似文献   
53.
利用溶胶-凝胶法配制了SnO2前驱溶液墨水,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在金叉指氧化铝基片上制备了不同打印次数的SnO2气敏薄膜元件,通过XRD,SEM对薄膜进行结构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了喷墨打印次数的改变对薄膜电阻及其气敏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加薄膜喷墨打印次数可降低薄膜电阻,提高SnO2薄膜对乙醇、丙酮气体的灵敏度,但会降低对NOx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54.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五味子木脂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获取工艺参数。方法利用响应面法(RSM)对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木脂素提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五味子3种主要木脂素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五味子木脂素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34 min、液固比146 mL/g。该条件下3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总提取率为1.13%。结论研究建立的模型适合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5.
为充分利用生姜资源,以榨汁后姜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SCF-CO2)萃取姜渣中姜渣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50 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90min。姜渣油树脂在动物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和对1,1- 二苯基-2- 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SCF-CO2 萃取的姜渣油树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6.
微波法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烨  吴茂玉  和法涛  赵岩  葛邦国 《食品科技》2007,32(10):227-230
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了微波法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的工艺条件。主要探讨了溶剂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物料颗粒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从苹果渣中提取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物料颗粒40目、液料比1∶10、微波功率350W、提取时间90s,此条件下从苹果渣中提取的多酚浓度可达245.31mg/100g,明显优于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57.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作为一种二元短链羧酸,是谷氨酸、琥珀酸等化合物的重要前体,在转氨基等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谷氨酸棒杆菌中催化合成TCA循环中重要代谢物草酰乙酸的关键酶,本文以谷氨酸棒状杆菌GDK-10为出发菌株,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编码基因pepc进行以下改造:将GDK-10的Ppepc启动子替换为强启动子Ptuf,获得菌株GDK-11;构建pepc双拷贝菌株GDK-12;对GDK-10基因组pepc进行定点突变(N917G),获得菌株GDK-1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菌株GDK-11和GDK-12的pepc表达量是GDK-10的47.05倍和2.03倍。发酵结果表明,菌株GDK-11和GDK-12的产酸量相对于出发菌株分别下降45.50%和13.90%,但GDK-12的单位菌体产量较GDK-10提高38.59%。菌株GDK-13产酸量无明显变化,但其单位菌体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21.14%和8.97%。可见,适量过量表达pepc和将GDK-10基因组pepc替换为解除天冬氨酸反馈抑制的pepc (N917G)均可提高α-KG的单位菌体产量且后者可显著提高糖酸转化率。本研究结果可对α-KG的基因工程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王璐  郜玉钢  郭阳  刘杨  陈思  臧埔  何忠梅  赵岩  张连学 《食品科学》2018,39(17):152-158
以培养液匀浆人参发根为实验材料,选用Cu2+螯合能力、多酚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3 种方法对其 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细胞周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浓 度的增大,培养液匀浆人参发根的Cu2+螯合率逐渐提高,在100 mg/mL时与VC差异不显著(P>0.05);40、 60、80、100 mg/mL时培养液匀浆人参发根与VC的多酚氧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液匀浆人参 发根的总抗氧化能力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在100 mg/mL时达到0.877 4 mmol FeSO4/g。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匀 浆人参发根组细胞凋亡显著(P<0.05);S、G2/M期比例升高,G0/G1期比例下降。结论:人参发根具有抗氧 化、抗黑色素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L-薄荷醇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戊四唑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致惊厥模型,通过观察L-薄荷醇高(70 mg/kg),中(30 mg/kg),低(8 mg/kg)三个剂量组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和死亡率的影响,及对小鼠脑组中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薄荷醇的抗惊厥效果,及其发挥抗惊厥作用的机理。结果:L-薄荷醇(70 mg/kg)可极显著缩短由戊四唑和NMDA所致惊厥持续时间(p<0.01),延长惊厥潜伏期(p<0.01),减少惊厥次数,使戊四唑与NMDA所致死亡率降低至30%和20%;L-薄荷醇中剂量组(30 mg/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显著缩短惊厥持续时间(p<0.05),延长惊厥潜伏期(p<0.05),将戊四唑所致死亡率降低至50%,NMDA所致死亡率降低至40%,但低剂量(8 mg/kg)无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同时L-薄荷醇的高剂量组(70 mg/kg)和中剂量组(30 mg/kg)可以拮抗由戊四唑所致脑组织中GABA含量的降低和NMDA所致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含量的升高。结论:L-薄荷醇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涉及对γ-氨基丁酸能系统和谷氨酸能系统的调节。  相似文献   
60.
对甲壳素进行超微粉碎处理,通过控制碾磨时间,得到结晶度为80.91%、58.06%、31.94%和8.09%等4种甲壳素细粉,再对其和普通粉碎甲壳素的非均相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样品结晶度的降低,在相同的脱乙酰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更高。采用单次碱处理的方式,使用普通粉碎甲壳素得到的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4%,使用结晶度为31.94%和8.09%的甲壳素细粉,壳聚糖脱乙酰度可达90%以上。动力学研究分析,普通粉碎甲壳素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的4种甲壳素细粉非均相脱乙酰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8.71、47.23、42.30、35.44和31.73 kJ/mol,即反应的活化能随结晶度的降低而降低,表明非晶化处理能增强甲壳素非均相脱乙酰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