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路远  吴清江 《福建电脑》2009,25(1):81-82
由于传统支持向量机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众多的学者开始将模糊数学的思想引入支持向量机中,在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基础上加入了“模糊隶属度”因子.从而构造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器一模糊支持向量机。本文力图通过分析模糊支持向量机在语言识别方面已有的实验成果。探讨模糊支持向量机在步态识别中的可行性,从而期望模糊支持向量机在步态识别领域能够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2.
唐聪  凌永顺  杨华  杨星  路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6):626001-0626001(15)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与可见光决策级融合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介于深度学习模型之间的参数传递模型,进而从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物体检测模型上抽取了用于红外物体检测的预训练模型,并在课题组实地采集的红外数据集上进行fine-tuning,从而得到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物体检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与可见光决策级融合检测模型,并对模型设计、图像配准、决策级融合过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进行了白天和傍晚条件下基于深度学习的单波段检测实验和双波段融合检测实验。定性分析上,由于波段之间的信息互补性,相比于单波段物体检测,双波段融合物体检测在检测结果上具有更高的置信度和更精确的物体框;定量分析上,白天时,双波段融合检测的mAP为86.0%,相比于红外检测和可见光检测分别提高了9.9%和5.3%;傍晚时,双波段融合检测的mAP为89.4%,相比于红外检测和可见光检测分别提高了3.1%和14.4%。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双波段融合检测方法相比于单波段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和更强的鲁棒性,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针对在计算大气透过率方法中利用经验公式误 差大和专业软件复杂低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贝叶斯正则化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水蒸气红外透过率的计算方法。利用BP 神 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拟合特点,建 立大气参数与水蒸气透过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实测温度、压强和湿度作为输入向量,中红 外平均水蒸气 透过率作为输出,构建3-7-1式的BP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大气参数下,与逐线积分法相比, 本文方法在运算过程大幅简化的同时相对误差很小;与经验公式法相比,本文方法对透过率 的计算精度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4.
侯典心  路远  刘志伟  胡杰 《材料导报》2017,31(24):91-95
VO_2薄膜在中红外激光防护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中红外激光辐照VO_2薄膜的温升累积效应及克服中红外激光器功率过小的困难,设计了一种外加热激励源的实验方法。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中红外纳秒脉冲激光在不同激励源温度和不同功率密度下辐照VO_2薄膜的温升累积进行仿真,并做了实际验证。研究发现,随着外加激励温度的升高,可在一定时间(100s)内达到VO_2相变温度的激光功率密度逐渐减小,通过增加功率密度,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变所需的激励源温度。两者均提高了VO_2薄膜的温升速率。然后在激励源温度为40℃、中红外激光功率密度为1 W/m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中红外纳秒脉冲激光参数对VO_2薄膜的温升累积效应,结果表明,增加激光脉宽、增加重频或光斑半径均能有效增加VO_2薄膜的温升速率。  相似文献   
85.
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向目标微推力器发送最优点火指令进行组合点火,实现输出目标输出冲量和冲量矩。微推力器阵列加工工艺以及结构正日臻成熟,但其寻址驱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还不够完善。针对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一种涵盖系统响应速度(表现为延时)和接口匹配两方面内容的性能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10×10微推力器阵列(阵列中单个点火电桥点火延时为375μs)进行测试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寻址驱动系统延时小于阵列点火延时,接口匹配可靠。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以GPT-4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创作与审核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带来机遇及挑战。本文从AIGC技术发展现状出发,梳理其技术演进脉络,探析AIGC技术在在智慧广电与网络新视听领域中音视频生成、虚拟主播、内容审核和智能推荐等场景的应用,及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探究该技术在安全性、版权保护等方面的争议,指出相关政策的健全对AIGC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7.
吴丹  李玉波  路远  凌永顺 《红外技术》2006,28(6):353-355
设计了一种目标表面辐射温度计算机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目标表面辐射温度的实时控制,使目标和背景辐射温度一致。背景的辐射温度利用红外探测器得到,目标表面辐射温度的控制利用帕尔贴效应来完成,系统的监控功能采用组态软件来实现。数据输入输出采用通用的I/O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完成对目标表面辐射温度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88.
张创贞  路远  钟山 《电子设计工程》2023,(10):129-134+140
针对海洋卫星地面接收设备难以在网测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码率多星兼容的卫星模拟源,实现了对卫星地面接收和解调系统进行测试的目的。方案采用了FPGA结合上层控制软件的方法,实现了从1 Mb/s~1.5 Gb/s不同码率下多种海洋观测卫星发送信号的模拟。通过与实际卫星地面设备的联合测试,验证了该方案设计的模拟源达到了预期设计指标,能够显著简化卫星发射前的联调成本,压缩联调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卫星地面接收站下行链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9.
提出一种基于振幅调制纯相位滤波器(AMPOF)和片状正交非线性广义(SONG)相关的畸变不变光学相关目标识别算法.利用振幅调制纯相位滤波器区分能力强的优点,结合综合鉴别函数(SDF)方法.提出基于振幅调制纯相位滤波器的畸变不变识别算法,达到明显优于传统综合鉴别函数方法相关输出效果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SONG相关技术,利用其突出的区分能力和抗噪性能,结合这两种非线性滤波技术,得到能够很好地兼顾多项性能指标的畸变不变识别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既提高了相关峰输出质量和多目标区分能力,又具有很强的抵御噪声能力,在输入图像被噪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识别度仍然能够达到97%以上.和其他结合SONG相关的畸变不变识别算法相比,该算法目标识别性能更为优良,且更实用、广义.  相似文献   
90.
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幅调制纯相位滤波器(AMPOF)的旋转不变识别新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振幅调制纯相位滤波器区分能力强的优点,结合综合鉴别函数方法,拓展了综合鉴别函数(SDF)在畸变不变模式识别领域的应用.利用各幅训练图像傅里叶变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逐一构建成子滤波器,并将它们加权求和得到合成滤波器;然后采用迭代算法求解出合理的权重系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实验采用的目标训练图像和非训练图像,改进算法的相关输出峰值大约提高95%~112%;对于只有少量像素的局部训练图像,改进算法的相关输出峰值大约提高74%.这种优化算法使得振幅匹配和相位匹配更加充分,相关输出增益明显增强,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训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